然而,通往“新世界”的大門則是被秦國貴族緩緩地推開了。
也就呂武不知道統率秦軍騎兵的秦國貴族得到思想升華,要不沒可能輕易放走。
魏絳跟著呂武來到某個小山頭,眺望著遠處,說道:“此處地勢開闊,無甚險要可憑。如秦人不服,開墾農耕必遭其擾,上軍將為何擇此地筑城?”
筑城?
魏絳哪只眼睛看到是在筑城。
呂武傻了才會現在去筑城,他只是在埋釘子,為更遠的將來做準備。
不過,道理是那樣的道理。
兩百多年后的秦國選擇在這片區域打造都城,背景是有一座函谷關在前方作為屏障,山東諸國不破函谷無法威脅到都城。
呂武對魏絳笑了笑,沒有給出什么答案。
目前沒有函谷關,地皮則是魏氏的封地范圍。那邊地勢險要,某種程度來講就是窮山僻壤,不具備什么農業的開發價值,得不到魏氏足夠多的重視。
這個也是當前人們的觀念問題。他們連疆域概念都不是那么清晰,價值觀里面有的是筑城,才能將城池周邊涵蓋成為領地的一部分,其余沒有城池的所在則視為無主之地。
當下有太多的“無主之地”了,一直想要將現有地皮利用到極限的晉國,一樣有很多能開發卻沒有利用的地方。
數十年前晉國內部甚至還有赤狄和犬戎部落在逐水草而居,晉景公在位時才將這些異族消滅或驅趕,使得晉國的有效控制范圍增加了一倍之廣。
所以了,別看呂武帶著陰氏和魏氏的軍隊一直在向西,暫時構不成入侵秦國的事實。
他們的要逼近到秦國某座“城”或“邑”,乃至于是離某個秦人聚居的“邦”足夠近,才算是正兒八經的侵略,要不從“法”到“禮”只是在“無主之地”武裝游行而已。
呂武早在思考用什么方式從魏氏手里拿到“函谷關”的那一塊地,隨著削弱秦國的舉動越來越見效,也許不應該只是想,要想辦法付之行動了。
他抬手指向了西邊,對魏絳說道:“此處往西抵‘雍’無險要之所,‘雍’往西兩百里有一處為‘倉’。若能驅逐秦人過‘倉’,八百里平川之地,皆在陰氏、魏氏之手。”
這個“倉”全名叫“陳倉”,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卡住不但會讓西邊難以逾越,往南修建棧道可以進入巴蜀哦!
魏絳對秦川的地形沒什么概念,聽到呂武說要擁有八百里秦川也只是隨意笑笑。
多少里來著?
八百里要多少人來安置,開發多少年才能回本!
還全是平原地帶?
要親命了喂!!!
全是平原代表無險可守,誰來怎么走都能走進來,需要保持多少常備軍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?
晉人對晉國的地形就感到非常滿意,東邊有重巒疊嶂的太行山作為屏障,北部則是滿布森林與沼澤,南面除了“五岳”之外還有洶涌奔騰的滔滔大河,西邊群山座座、峽谷遍布,基本盤那是穩當得很啊!
呂武見魏絳興致缺缺,沒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,更不可能給魏絳講什么戰略解析。
他說道:“秦君知我駐兵于此,率眾六萬而來。我不可退,需待此處硬寨成型。”
魏絳一下子集中精神,沒有臨戰的緊張,相反得知呂武要打,心里很是大大地松了口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