派騎兵就能不引起秦國的警惕啦?
陰氏騎兵歷來就是來無影去無蹤,秦軍早習慣了。
出動傳統部隊,秦庭君臣該是多傻,才不會產生諸多聯想。
所以,做相同的一件事情,怎么個操作方式,產生的結果是不一樣的。
呂武跟士雃互相見禮,有點不客氣地問道:“使者復來,何以教我?”
士雃苦笑說道:“事已至此,多費口舌再無用處矣。此番我來,為寡君致意陰子,另詢何日致師啟戰。”
一陣“哈哈”的大笑之后,呂武玩味地說道:“秦國欺我非止一般,何必行自欺欺人之舉?我來為私怨,不復于禮,何言理哉。秦君此番作為,徒惹列國笑話,更甚乃未戰先怯,徒使麾下膽寒。秦庭竟無人勸諫秦君?”
士雃聽得一愣一愣的,心想:“是我太單純,還是陰武太復雜,一個舉動能品出這么的多彎彎繞繞。”
仔細品一品,好像還真是那么一個回事。
嬴石是一國之君,派人去向某國之臣致以問候,某種程度上是能將那個“臣”架起來烤。
比較關鍵的是,呂武跟秦國只是私怨,他們正在進行的是一場不存在什么禮儀制度的戰爭。
再則,不講理是秦國先干的!
秦國兩次刺殺呂武早就傳得滿世皆知。
鬧到現在,秦君嬴石再想用“世俗框架”來編排呂武,早干么去了呀!
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用,看就看各個諸侯國的一國之君是什么想法。
士雃走了,帶著郁悶離開。
諸如要不要打,什么時候開打,一概沒有談成。
士雃回去后將與呂武見面的過程講出來,引得秦庭君臣一陣面面相覷。
嬴鮑皺眉,生硬地轉了個話題,說道:“陰武未遣單騎走馬襲我,實乃奇也怪哉。”
就是哦!
前面的四年之中,陰氏騎兵著實太特么討厭啦。
需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如影隨形、神出鬼沒,每每總是能讓秦軍各種難受。
這一次陰氏騎兵沒有出現,肯定不是呂武突然間變得彬彬有禮,一定是有其它原因的呀!
嬴武則說道:“陰武不退對我而言便是好事。如今兩軍扎營相對,君上致‘禮’在先,陰武無‘禮’在后,大可列陣啟戰。”
這個要劃重點,并且讓史官詳細記錄。
事到臨頭之后,秦君嬴石卻是陷入一種焦慮又患得患失的心態,看上去有著比較明顯的魂不守舍神態。
秦國四年的時間內損失慘重,國力方面下滑太多了。
當然也不是陰氏對秦國一再持續打擊造成今天的局面,前些年秦國與晉國一再爆發國戰的損失要算進去。
僅是在“交剛”這個地方,秦軍前前后后就折損進去約四五萬軍隊,后來的“涇陽之戰”更是慘敗了一陣。
按照秦庭的設想,他們本來應該至少要消停上個一二十年,緩過氣來再圖謀東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