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都已經有點忘記是為了什么才會惹上陰氏,一再稀里糊涂地打下來,休養生息的計劃給破了產,對秦國更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。
秦君嬴石回過神來,看到一眾臣子盯著自己,下意識開口問道:“此戰,可有必勝把握?”
這個問題,秦庭上下商討了不止一次,早早就已經得出結論,贏不太可能贏,輸卻不能輸得太難看。
明知道極大可能性打不贏,為什么要打呢?
一來是,不拼一把,勝負猶未可知。
再來是,打不打不再取決于秦國。
他們要的是阻止陰氏每年到秦國肆虐一趟。
所以,打這一場的根本原因,對秦國來講其實很是可悲可嘆,也側面證明實力不如人的窘境。
不獨秦國,當今之世除了楚國之外,哪一個國家被晉國盯上都會難受。
齊國就是明白那樣的道理,導致明知道南疆被搞了無人區,咬牙就是不提起,免得多生事端給自己找不痛快。
目前秦國能出動的兵力就那么多,想再繼續征召的話,以后日子就不用過了。
以他們認為最理想的進展是,秦國出動目前的兵力,呂武像前面兩三年只來兩三個晉國“師”,占據優勢兵力擊敗呂武,再拉上晉國的趙氏從中轉圜,進行誠意滿滿的道歉賠禮,為秦國與陰氏的矛盾紛爭畫上句號。
現在是個什么情況?呂武倒是像前幾年那樣來了,卻帶上了一個陰氏“軍”、近萬騎兵,魏氏三個“師”、兩個“旅”。
不算騎兵的傳統部隊足足有六萬三千名士兵,加起來就是至少七萬三千啊!
他們還聽說“鄭縣”那邊有晉國其余的家族在集結,暫時沒有打探到集結了多少,猜測不會少于兩個晉國“軍”的數量。
這下好了!他們就算打贏了呂武,是不是要等著“鄭縣”的兩個晉國“軍”向西開進,繼續打一場?
有時候,當代的秦庭君臣會想,好好待在西邊過日子就行啦,為什么要招惹霸主國呢?
他們當然知道為什么要東出,秦國也勢必東出!
他們后悔的是只看到楚國跟晉國相爭取得優勢,沒真正地窺探到晉國的虛實情況,傻乎乎地給撞了上去。
秦君嬴石又問:“若我撤軍,棄‘雍’往‘冀’,有生之年不再東進……”,話到一半,沒繼續說下去。
軍帳里面的氣氛變得無比壓抑,空氣仿佛凝結,使得呼吸都變得困難起來。
老秦人花了幾百年的時間才從“冀”這個旮旯犄角出來,很難得在“雍”附近站穩了腳跟,哪想到新一輪的東出沒有成功,搞到又要逃回起源地舔傷口?
秦君嬴石都能猜到自己的謚號會是什么,一定不會是什么美謚,沒有過于負面都要含笑九泉了。
秦軍到來再次讓周邊的樹木再次倒了血霉。
呂武并沒有派出部隊干擾秦軍的扎營做業,使得事情進展到這一步,戰事的發展好像是重歸了正常?
翌日。
天色沒有放亮之前,兩軍營地內升起了道道的炊煙,未落明月的照亮之下,看規模顯得無比壯觀。
東方第一縷朝陽照射在大地之上。
秦軍這邊最先有所動作,滿是厚重感的戰鼓聲,蒼涼綿長的號角聲,率先打破了清晨的寧靜。
在這期間,大批的騎兵從轅門涌出,游弋于己方營寨的周圍,隨后是魚貫而出的戰車兵以及步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