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題現在是春秋中葉,不會少了秦人反對,覺得讓呂武主持秦國很合適也是大有人在。
既然呂武能將秦國打得那么慘,說明呂武就是一個無比厲害的人。
打不過怎么辦?加入到晉國是不可能的。
要不,把那么厲害的呂武給“搶”過來,讓他來秦國主政,使秦國變強?
什么篡國之類,沒有相關的“例子”在前,有人想到這一層也覺得自己太會想、太敢想。
秦人能夠想到最壞的層面,僅是到了陰氏將成為秦國權臣這一層高度。這個還是因為歷史上有相關的故事。
呂武當然有在密切關注,甚至是實施操控。
他知道“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”這個成語,不會倒在戰爭勝利前的最后一顆子彈之下!
只是關注秦國動向遠遠不夠,他還需要在內部取得統一。
陰氏主政秦國?對陰氏并不全是好事,尤其以現在人的思維,很多事情的看法跟現代是不一樣的。
一些家臣以及臣下之臣對呂武主政秦國表達出了擔憂,他們不了解呂武的最終目標是什么,一些理解跟呂武不同步也就不存在什么奇怪。
呂武不能對臣下的疑惑和擔憂視為不見,需要盡可能地將事態的發展,解釋為對陰氏有利。
什么增加封地、人口產生的利益。
得到秦國“執政”的權柄會加重為“卿”的話語權。
至于干“取而代之”則是屬于能做不能說的!
倒不是呂武怕陰氏的誰誰誰反對或阻止,完全是“君不密,則失臣,臣不密,則失身,幾事不密則成害”是一種真理。
呂武還表示,希望大家伙好好干,他所能夠控制的土地和資源在增加,只要努力必然得到回報,例如成為有自己“封領”的真·貴族。
對于這點沒有陰氏家臣懷疑,他們親眼看著呂武對陰氏的有功之臣進行賞賜,不是財帛或什么榮譽稱號,是真真切切的土地!
在某一天,秦君母子以及秦國貴族又來了。
這一次,他們無比誠懇以及堅定,請求呂武一定要救秦國,要是呂武不肯擔任秦國的“庶長”和“大良造”,他們要絕食。
已經到了第三次啦!
呂武再拒絕?按照既定“流程”不會有第四次。
他很是勉為其難地答應下來,現場立刻爆發出“眾望所歸”的歡呼之聲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和造勢,其余區域的秦人得知呂武成為秦國“執政”之后,總體氣氛上歡快不至于,認可則是大多數秦人認可。
畢竟,呂武真的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啊!
在這個過程中,沒人提到周天子既然能賄賂,為什么不賄賂周天子來達成呂武成為秦國“執政”的目標。
周天子可以任命諸侯,諸侯繼位也要得到承認,是屬于“天下共主”的權柄。
然而,周天子是沒有資格越過一國之君,任命某某誰在哪個諸侯國擔任什么官職的。
一旦是周天子的任命,實際上才是一種不合理也不合法的“禮崩樂壞”行為。
呂武就任秦國“執政”后,該干點什么了來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