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為簡單的就是家臣不為貴族,臣下之臣卻是正兒八經的貴族;他們存在的另一個區別是,臣下之臣有了自己的利益,家臣則是以服務的家族利益為先。
呂武給宋斌的回應是“哈哈”的爽朗大笑,再說道:“為陰氏效命立功之人當有回報。”
自己在干什么事,心里要有逼數。
不能自己一面壞事干盡,卻是要求別人無條件地獻上忠心。
時間的流逝是一種必然。
時代會產生變化則是一種趨勢。
呂武要做的事業注定會如履薄冰,一方面遵守當前時代的規則來玩,另一方面卻是需要小心翼翼地試探,盡量以“悄聲無息”的方式進行一些“改革”。
干偉大事業這種事情,必須懂得一個道理,追求/創造一個朋友多多(拉攏、培養)和敵人少少(剪除、干掉)的環境。
陰氏從呂武手里發展起來,一幫子嗣能為“偉大事業”添磚加瓦還需要幾年,并且還不確認子嗣中能有多少堪用的人。
呂武必須自己培養出一群利益共同者,經過時間考驗的陰氏家臣將會是優先對象。
單獨完全吃干抹凈這種事,有一個算一個,就是誰干必然沒好下場。
自己不但要吃肉,連湯水和殘渣都不放過?等著眾叛親離吧!
所以,自己吃肉沒問題,不要忘記給眾伙伴喝點湯湯水水。
大家好,才是真的好,對吧?
獨樂樂,不如眾樂樂,是吧!
宋斌是個多聰明的人啊!
他得知呂武的態度,渾身充滿了干勁的同時,有意地將呂武的態度用合適的方法傳播到需要知道的圈子。
沒人會不喜歡這樣的領導。
領導自己賺大錢,又能帶著大家一起發財,大家服氣的同時,肯定會做事情更加用心和積極。
后面,呂武就發現一種親近之臣的態度越加恭敬,還是那種打從內心里煩出“遇上明主”的味兒。
呂武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?他必須知道啊!
在秦君無法理政的現實之下,呂武也需要將事情辦得妥當,歸國什么的肯定會一拖再拖。
魏絳先遵從呂武的命令將“吳陽”的魏氏駐軍撤離。
后面,魏絳又遵從呂武的命令帶著出征的部隊去了魏氏的封地。
呂武必須要對魏氏的配合和噤聲給予回報,要不然就是不懂做人了。
他在秦國的“雍”干起了一國執政的活,偶爾會秘密回到封地,更多的時間是人在“雍”這邊。
跟國內“卿”和友好貴族的聯絡不能斷,只是消息會存在延遲性。
呂武在秦國一待就是三年,直至第四年的到來,國君派遣士魴來“雍”召喚。
公元前566年,一個大事件的發生,迫使呂武不得不歸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