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武進殿后就已經下意識觀察環境,室內沒有什么遮掩物,也就是屏風什么之類,里面只有國君和兩個伺候的寺人。
這地方雖然是“殿”,比較關鍵的是以春秋時期的建筑物風格,采取的主要材料是木頭,也就是地板、墻壁、房梁等等都是木頭結構。
但凡采用木頭為主材料,無論現代還是古代,其實都是一種低調的奢華。
現代切成木板有專業的工具,很容易就能將木頭切成薄板了。
目前光是切個木板都要有專業技術,再來就是工匠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來完成。
需要再看看木材是什么品種,有些木頭的價格嘛……懂的都懂。
大殿應該是有個三十來平米,以“宮城”這種級別來定論,不算太大。
殿內一眼看去就能觀看全局,有些地方存在窗戶也是只有框架而沒遮掩。
國君一句問話,問得呂武再次下意識就觀察環境。
呂武特別觀看的是后殿的走道,進來時的大門外面,一個“有沒有埋伏?”的疑問在腦海中一閃而過。
這是做賊心虛?并不是!
有那么一件事實,別看呂武像是挺莽的一個人,其實他很怕死的。
以前什么都不是的時候,屬于不拼命就沒有前途可言。
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還繼續拼命?肯定是有不得不拼命的理由啊!
每每遇事就想拼命?到底是為了什么,又在拼什么命,拼命有什么意義???
拼命,不該是為了某天不用拼命嘛!
關鍵在于,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越高越怕死這種事情,可能是有了更多的顧慮,并不是膽子變小了。
呂武又看向國君,沒發現國君手里握著什么。
要是國君手里有拿著東西,比如砸下去又脆又響,或者是砸下去能讓地板發出大動靜?呂武或許應該讓自己做好拼殺的準備。
國君手中并沒有握有什么物品,“摔杯為號”這種事情肯定干不了的。他想給什么信號,用嘴巴就行。
事實上,呂武對“摔杯為號”什么的一直很是不能理解。
要埋伏就埋伏唄。
拿什么東西摔下去,跟張口呼人的區別在哪里???
招呼人,不是張嘴一聲“殺”,三聲就是“殺死他”、“弄死他”、“干掉他”,反正沒人會講一大串話,更能事先約定個“暗號”什么的。
難道砸東西跟喊人的不同在于,想殺人的那位嗓子不好?
一定是嗓子不好,否則多此一舉就是在給行動增加難度。
當然,最大的可能性是,為了增加“演義”的故事性!
想一想,再品一品咯。
“摔杯為號”跟“張嘴一呼”,對比起來哪個更有藝術色彩。
要是“摔杯為號”再加上“埋伏五百刀斧手”,藝術感簡直就是爆棚啊!!!
然而,杠精會說:這特么,五百刀斧手都給安排好了,至于一再加戲嗎?肯定是不知道“反派死于話多”這句話。
國君看到的是呂武臉上露出莫名的微笑,搞得滿心的困惑,問道:“陰卿為何發笑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