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其實知道晉國很恐怖,只是沒想到能恐怖到這種程度,一時間不是被嚇得噤聲,便是玩命地加強武備。
在這一串局勢變化中,得利最大的是陰氏。
晉國內部的貴族和國外的君臣,他們或多或少派人前往陰氏購買軍事器械,陰氏肯定是賺得盆滿缽溢的咯。
在呂武的操作之下,大量的財帛又像流水一般地撒出去。
對等交易是陰氏的常規操作,不吃虧也不占便宜。
再來干的是什么?不會直接賄賂各國的執政,跟各國一些貴族做生意就是極好的選擇。
在很多時候,哪怕是公平公正的做生意都是在給人情,乃至于是一種施恩。
你有,我不一定需要;你想賣,沒地方賣,我去收購就是一種恩情。
實際上到了呂武的身份地位之后,能夠公平公正的交易,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就是一件感覺得到尊重的事情。
來自上位者的尊重是什么?不懂要遭到各方各面和各種層次的毒打!
陰氏太富有,好當然是極好,負面也有。
呂武還能做其它的事情來正確消費那些財富,例如基建再基建,內部不給工錢,只是平時待遇……比如伙食、住所、穿戴等等的善待;對外則是雇傭勞動力,財帛當然是交到各家的家主手里,不關參與勞動者的什么事。
那些獲得好處的貴族有沒有善待自家的屬民或是奴隸,就不關陰氏什么事了。
有進,還需要有出,才能體現出財富的價值。
將財富堆在那里不用,它們的存在意義又是什么?
呂武無法學媯姓田氏的“大斗出,小斗進”,很喜歡跟中小貴族進行各種交易。
媯姓田氏能干那種事情有其背景。他們幾乎將齊國把控,又成功地忽悠住了國君,干起來自然能夠肆無忌憚。
現在的晉國,盡管國君權勢遭到壓制,卻不是完全沒有權力;各“卿”哪怕不是聰明絕頂,智商也是在正常人的水平之上。
呂武在晉國去干收買全國的事情試試,有足夠的資本收買全部的卿位家族嗎?
不將卿位家族搞定,光是收買那些中小貴族,信不信一旦出了事之后,中小貴族玩跳反?
看看曾經的趙氏(主宗)就知道結果了。
趙氏得罪了很多人沒錯,施恩的對象也是不知凡幾,等趙氏出事之后是什么情況,事后又只剩下多少人記得趙氏的恩情?
不斷施恩以及交好某某誰在晉國頂多就是留下退路,無法在發生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起到作用,不知道這點的卿位家族就是在自取滅亡!
在接下來的時間中,國君又一再開啟會議,有跟諸“卿”的商談,要么就是連中等貴族(含公族)一起到場。
一系列的事情被決定下來,出兵征討鄭國就是其中的一項定議。
國君采取了呂武的建議,三個軍團一起南下,初始階段是每個軍團只帶兩個“師”,由軍將和軍佐共同承擔;各“卿”以及在初始階段沒有出兵的貴族,做好征召的各項準備,一旦時局需要就下令征召,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某個地點集結。
有腦子的人看到底能看破多少層,可能只看到第一層,也就是把鄭國嚇住,國內能夠減少動員的損失;還可能看出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模式,國家能夠根據局勢需要進行及時又合適的兵力動員。(既動員層次和機制)
應該也有人看出是一種疲楚之策,感概智罌的提議可算是真的在執行了。
他們卻忘記第一個提出疲楚之策的人是申公巫臣,又或者是記得,但就是把功勞扣在智罌頭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