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白一點來說就是,鄭國搞堅城是源于自身的選擇,不關呂武的什么事。
在“馮”陷落后的第八天,鄭國使節真的來了。
作為使節過來的是子弱,他是子產的爹。
子弱過來就一個目的:求放過。
沒有列國君臣在場,晉君與眾“卿”聽取了子弱的投降條件,拒絕了鄭國的投降請求。
子弱一再哀求無果,又得到晉君姬周邀請鄭君姬嘉會獵的告知,面如死灰地離去。
在這一段時間里,范氏新的一個“師”已經到位。
國君拒絕鄭國的投降,一方面是鄭國愿意付出的代價不足,再來就是士匄一再逼逼叨了。
范氏需要證明自家一點都不弱,怎么可能終止對鄭國的討伐?
國君則是知道楚軍還沒有北上,覺得不著急退兵的同時,需要繼續打擊鄭國來彰顯晉國的強大給列國君臣看,同時該有的收獲一點都不能少。
以晉軍為首的聯軍開拔了。
他們離開“馮”前往“索氏”,到達地方之后根本沒休息,國君立刻讓呂武展開對“索氏”的進攻。
不想休息是一回事,需要打造攻城器械又是另一回事。
所以,他們對“索氏”的進攻實際上是一天之后。
只有一點的時間,打造不出什么大型攻城器械,只是制造了足夠的攻城梯。
陰氏對城池的攻擊是發生在卯時(7點),到午時一刻就將“索氏”給拿下了。
這么輕易就打下了?固然是呂武指揮得力和陰氏真心很強,再來就是“索氏”的城防設施一般,守軍數量也不多的關系了。
國君之所以指派呂武去打,主要還是想要獲取一個開門紅。
由此可見,晉國內部對呂武“攻城大師”的認可度非常高。
城池攻下卻不是馬上就走,該獲取的收獲肯定要搜刮的。
國君跟眾人一陣商議,留下呂武和陰氏的一個“師”在“索氏”,約定多久之后呂武必須帶著軍隊跟上去,往一個叫“京”的地方轉戰而去。
因為士匄的強烈要求,國君不得不同意“京”交給范氏來打。
對于這一點,中行偃、魏琦和程鄭不是沒有意見。只是國君同意后,他們不好再嗶嗶。
呂武花了兩天的時間將“索氏”能搜刮的人和物全搜了個干凈,花了四天的時間率軍來到“京”。
他們剛剛抵達,恰好是范氏攻進“京”的那一刻。
算一算時間的話,范氏花了兩天才將“京”給攻打下來,僅是效率對比肯定比陰氏差。
士匄卻是不以為意,公開場合提到陰氏攻城很厲害,范氏也在緊追而上。
在接下來,輪到范氏的部隊留在“京”獲取收獲,國君帶著包括列國各部在內的聯軍繼續轉戰。
他們的下一個攻取目標是“鄶(kuài)”。
抵達目的地之后,衛君衛衎精神病又犯了,說是不能白來,請求晉君姬周將“鄶”交給衛軍來打。
衛君衛衎帶來了多少軍隊?他帶來了一個“軍(500戰車,12500士兵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