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“崔”在濟水北岸,位于齊國紡織業最為發達的區域東北端。
齊國的紡織業非常發達,某些時間段占據了諸夏各國的“半壁江山”呢!
他們最大的紡織業生產區域并不是在“臨淄”,都城只是一個貨物集中地,不是生產基地。
齊國的紡織產業主要集中在濟水上游和中游沿岸,導致當地的“城”和“邑”非常多。魏琦所率上軍威脅的就是這一邊,齊國對此沒可能視而不見的。
士匄見到呂武立刻問道:“其余各‘軍’現今如何了?”
呂武差點翻了個白眼。
以為現在是能遠距離無線通訊的時代呢?哪怕他們有其余各個軍團的消息,其實都是好幾天甚至一個月之前的信息了。
“我‘軍’與‘臨淄’相距兩百里,向東行軍渡河南下,徑直渡河,中軍佐以為哪條穩妥?”呂武問道。
這邊的什么地方是個什么地形,哪里又有“城”、“邑”、“邦”依靠的是事先或即時的偵查。
陰氏一直有人在各處走動,不但國內繪制地形圖,某些諸侯國也在干。
呂武卻是不會拿出陰氏的勞動成果跟其余家族共享的。
士匄到底了不了解齊國的地形和聚居點分布,取決于他的業務能力。
齊國這邊的地形大多是平原,說白了就是真的沒有什么險要之地來依托,也就難怪齊國陷入衰弱之后會搞“長城”防御體系了。
士匄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思考了一番,反問道:“元戎以為何處為佳?”
呂武說道:“如此便明日渡河,徑直逼近‘臨淄’。”
士匄能說什么?只能保持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。
自己不懂又沒有認知,只能別人說什么都是對的咯。
他們渡過濟水,朝向東南行軍,再一次非常輕易地攻克一座叫“夫于”的城池,將這里設為一個基地,留下一個“旅”進行駐守。
一直到逼近“臨淄”不足五十里時,也是他們來到一個叫“袁婁”的地方,齊國的使節求見呂武了。
晏嬰一句廢話都沒有,見到呂武直接說道:“陰子,寡君愿降!”
尼瑪!
國內的主力去迎戰晉國的上軍了。
晉國的上軍牽制了齊國的主力,南邊還遭到了晉國下軍的入侵。
“臨淄”已經讓南境各貴族極限動員,說什么都要扛住晉國的下軍。
結果是晉國的中軍不吭不響直接出現在“臨淄”五十里之外?
齊國就是玩了老命集結軍隊,兩三天內能做的準備會相當有限。
并且,齊國集結起了一支大軍又怎么樣,他們成功地將呂武親率的大軍擋在“臨淄”城外,其余的地方要不要了?
所以對齊國來說,簡直特么是天塌下來啦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