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虎牢”屬于“祭”地的一部分,“祭”地又是范氏眾多封地的其中之一,范氏的“祭”地是從鄭國那邊搶來的。
鄭國已經承認“祭”地歸于晉國,使得主權方面沒有什么爭議,要說鄭國不想奪回去則不可能。
比較關鍵的是,范氏花了極大的人力物力打造了“虎牢”這個關隘,利用周邊的山川地勢再加上關隘優勢,駐扎兩個“旅”就能使“虎牢”變得固若金湯,鄭國就算集結全國軍隊都不一定能攻克“虎牢”,怎么進行收復呢。
呂武能說是想觀察一下有多少商隊途經“虎牢”嗎?
很久之前,源于地理優勢的關系,“祭”地是很多諸侯國商隊會走的路線。
范氏開始在“虎牢”收稅之后,各個諸侯國寧愿繞路都不再途經“虎牢”。
半個月的時間之中,不算晉國卿位家族的商隊,呂武親自觀察下來,愿意走“虎牢”往來的只有兩支商隊。
這么一搞,范氏是單憑一己之力就改變了諸夏各國的經商路線啊!
在范氏的這一波操作中,得利的變成了衛國和宋國,不提稅收之類的玩意,僅是商隊走動帶去的商品流動好處就有非常多,時間短了不太看得出來,時間一長對衛國和宋國國力增漲的好處肯定會顯現。
呂武沒頭沒尾地說道:“宋國或將取代齊國。”
魏琦聽了有些發愣。
宋國取代齊國是個什么意思?講的是宋國會成為一流強國嗎?
如果宋國的君臣賢明,不是沒有機會成為一個一流強國。他們還要懂得什么叫長袖善舞,操作得當也許還能再次稱霸呢!
說起來,宋國也是曾經稱霸的國家,然后被周邊的國家合力一再挑戰,長久消耗之下失去了霸業。(約公元前650年)
魏琦問道:“宋將攻齊?”
這一下反而是呂武愣住了。
齊國經過去年被晉國一陣胖揍,倒在地上還起不來。
這一次齊國參加晉國舉行的會盟,來的代表是公子光。
以往齊國參加會盟攜帶的軍隊不會少于一個“軍”,今次卻只是帶來了一個“旅”。很能說明齊國五勞七傷,表面功夫都沒法做了。
這樣的一個齊國在很多諸侯國眼里就是塊肥肉,盡管已經被晉國啃咬,列國卻不介意再撲上去撕咬,吃點殘羹剩飯也是極好呀。
呂武就知道衛國和魯國已經行動起來。
衛國和魯國來參加會盟,兩國很闊氣地一來就是兩個“軍”,是一個國家來兩個“軍”,不是一個國家來了一個“軍”。
他們是來給晉國檢閱,有那么點詢問夠不夠意思的意思。
衛國和魯國君臣也私下跟晉君和呂武有過討論,攻打齊國能做到哪一步之類,還需要晉國這邊點頭,戰利品又是個怎么樣的分配方式。
他們這么恭順的原因在于,怕得就是去自己去齊國那邊收獲一波,回頭被晉國給收拾了。
夏季將要來臨之際,呂武下令中軍和上軍開拔。
他們這一次出來就當是春游,要回去“新田”避暑了。
這種純粹的武裝游行很傷,等于白白浪費了納賦額度和物資,以晉國的軍果主義思想是要極力避免的。
問題擺在那里,晉國無法確定楚國會怎么搞,打“新鄭”又會顯得很傻,選擇將拳頭收起來才是最理智。
得到晉國中軍和上軍從“虎牢”撤離的消息之后,鄭國君臣徹底松了口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