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題在于鄭國來了三個“軍”,要是讓鄭人的膽子肥了,對晉軍一樣存在不小的威脅。
翌日。
晉軍這邊早早地造飯,天沒有亮就已經做好了出營布陣的準備。
東方微微泛白之際,晉軍的轅門大開,下軍最先出營,新軍的兩個“師”落在后面。
“此戰以三‘行’為陣,‘徒’在前,‘車’在左右,余下待戰起,不得令不可退。”中行吳將精銳步兵直接擺在了最前面。
解朔自己沒什么好主意,肯定是聽有主意的中行吳,心里想道:“無怪元戎言及中行吳必再興荀氏。”
這是中行吳第一次進行指揮,盡管年紀輕輕辦事卻是極度的有章法,戰前玩心理博弈,決定開打就是那么的果決。
解朔找到了趙武,說道:“新軍看顧鄭軍,不可有錯。”
“我僅二‘師’。”趙武看上去難掩緊張。
這兩個“師”全部來自趙氏,等于說公族全部避戰了。
真實情況是,本來公族也不是全部那么慫,祁奚同意了一家,其余各家心里就開始不平衡,鬧到最后沒一家愿意上。
解朔本來非常生氣,跟中行吳交流之后變成了幸災樂禍。
公族竟然那么沒用?國君硬要讓祁奚上位變成了最大的錯誤。
既然公族不愿意為國出力,是不是就不要占一個卿位?
晉國的卿位不止是身份地位,享受卿位帶來的權力和便利,需要履行的義務和責任就要跟上。
中行吳告訴解朔,不出意外這一次回國之后,呂武必定會連同上一次的賬一塊算,祁奚當不了多久的“卿”啦。
天色已經大亮。
晉國下軍逼到楚軍營寨前方三里就被發現,引得楚軍營盤內發出很是吵雜的動靜。
子囊當然知道“鄢陵之戰”的舊事,想不出一個好辦法,選擇效仿智瑩填掉灶坑,拔除營帳、欄柵等物,下令軍隊趕緊地布陣。
鄭軍看到晉國那邊有約兩個“師”規模的軍隊逼上來,受到的驚嚇程度遠高于楚軍。
子耳得到的消息,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趕緊地匯報給老大知道。
出營交戰?這一場戰爭的主角不是鄭軍,之前戰利品的分配上楚國對鄭國極其不公,他們極度缺乏拼命的意愿,對上晉軍在心理上也是有些慫。
皇耳匆忙找到子耳,說道:“戰矣!晉軍之箭如飛蝗蔽日,‘前茅’入陣亦不避絕。”
晉軍發狠啦!
己方的士兵已經正面跟楚軍交戰,后方的弓箭手還在射箭。
面對這樣的晉軍,咱們是不是悠著點?
子耳的關注點是楚軍竟然被晉軍殺入營寨,問道:“晉新軍將乃是荀吳?”
尼瑪?
不得了啦!
十幾歲的小屁孩,莽可以解讀為初生牛犢不怕虎,關鍵是看著很不好惹啊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