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武卻是聽出了一些不對勁。
楚國軍隊先后抵達“朝歌”的時間相隔不大,代表楚國今年就是要大動干戈,并不是傳聞中先后進行的動員。
魏琦臉色無比嚴肅地說道:“我需召喚列國。”
新軍廢了?
可以想象得出下軍的狀況不會怎么好。
晉國跟楚國打是五五開,鄭國那邊動員了三個“軍”的兵力?
他們必須招呼小弟,哪怕是用來拖住鄭國三個“軍”都行。
呂武問道:“衛君人在何處?”
孫嘉答道:“不知。”
戰爭爆發在衛國地界,不能讓晉國承擔所有壓力啊!
呂武要是知道孫林父直至知道楚君熊審率軍北上,才派人通知衛君衛衎班師,會覺得這個世界過于荒謬。
他們在孫林父的封地補給了糧秣,沒有耽誤繼續向“朝歌”進發。
大軍靠近到一個叫“牧”的地方時,早在等待的宋斌立刻出城找到呂武。
“下軍佐中箭,祁奚偃旗,下軍將三戰皆勝,下軍可戰之兵十不存五。”宋斌給出的信息量很大。
解朔肯定是親自沖陣才會中箭。
打到了“卿”都需要親自沖鋒的程度,足夠說明戰事有多么的危急了。
呂武說道:“你再往,問君上,新軍將不死為何。”
先是避戰,后面干脆偃旗?
避戰不算退出戰斗序列。
偃旗就代表徹底不會再參加交戰,說白了就是一種投降,戰事結束后是要交保護費給楚國和鄭國的。
祁奚到底是個什么情況?敢做出那樣的事情,不止是將晉國公族的臉丟在地上任人踩踏,還表明連對國家的義務和責任都不顧了。
那么,祁奚偃旗是得到了晉君姬周允許的嗎?
如果是,代表晉君姬周根本不想在這一場戰事折損公族的實力,還會盡全力保住祁奚的小命。
下軍折損嚴重是在意料當中。
呂武有點意外的是中行吳竟然那么能打,處在劣勢還能三戰三捷。
后面,呂武將從宋斌處得到的消息說出來,激得一眾貴族氣得臉色發青。
當場咒罵祁奚的人太多太多,質疑晉君姬周沒有為人君主德行也不在少數。
呂武卻是猜測事情沒有那么簡單,里面肯定有非常復雜的原因。
而現在?呂武還是將所有的精力放在即將爆發的交戰上面,怎么處理祁奚以及公族,甚至是國君,打完再拉清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