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囊沒有忘記子幸是怎么死的,自家老大又為什么要滅掉那一家子。
在楚國當令尹,貪婪并不是什么罪過,哪一任的令尹沒貪?
楚君熊審也不是為了安撫陳國才殺掉子幸。
陳國就是一個三流諸侯國,當代霸主之一,還是南方唯一霸主,為了陳國這么一個三流諸侯國宰掉自家的令尹?多么單純才會相信啊!
那就好比如漂亮國為了黑大陸的某個區域性小強,弄死了自家的國務卿那樣可笑。
后世有一句話叫“能做事的貪官不可怕,可怕的是毫無作為的清官”,歷代楚君并不在乎令尹到底貪不貪,當代的楚君熊審最恨的是無能的人,無能又貪婪則是更加可恨,哪怕明知道會引發動亂也要做掉。
子囊在楚君熊審沒到之前連續多次敗給了晉軍,成功將包括晉君姬周在內的晉人留在“朝歌”就算立功了。
“戰車退下罷。”子囊看向蒍以鄧,說道:“你為假‘將’,盡可使之。”
蒍以鄧也不客氣,先對子囊行禮,再接過令旗,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。
令旗是一種小號的三角旗,怎么擺動代表什么命令,事先早就約定好了。
蒍以鄧用小旗子發號施令,會有持旗官用旌旗轉達命令,更會有鼓手敲響代表命令的鼓聲。
楚國“王卒”聽到鼓點聲開始整隊,不是向前邁步推進,是不管交替成為一個更厚實的軍陣,讓開空間給后面的友軍向前。
士魴知道楚國“王卒”很能打,看到楚國“王卒”讓出位置讓其余楚軍上來,多多少少是在心里松了口氣。
“撤回戰車,‘徹’一向前!”士魴沒有再調整陣型。
晉軍這邊的戰鼓聲開始敲響,節奏并不是很快,控制著士兵邁步的頻率。
前三排都是長矛兵,第四排到第六排是戰戈兵,從第七排到第十排則是弓箭手。他們就是所謂的第一“徹”了。
兩軍相隔約六十步(90米)時,晉軍這邊的弓箭手率先射箭,隨后楚軍只是慢半拍也射箭。
范氏大批武裝弓箭手是在韓氏沒落之后,早前其實也有武裝,只是數量方面比較少。
畢竟,韓氏已經不是卿位家族,并且看著好像沒有“卷入重來”的機會,范氏作為晉國“第一家族”干些侵權的事情,很是合情合理的吧?
晉國的其他家族?陰氏玩的是以弩為主,弓箭手算是一種增補輔助;其余家族,比如魏氏則是依然老樣子。
總的來說,除非韓氏徹底玩完,要不很多家族哪怕“侵權”也不會像范氏那么明目張膽。
雙方都射箭之后,尷尬的事情發生了。
晉軍射出去箭矢在經過一段時間落下,絕大部分落在了楚軍的陣中,帶起了一聲聲的慘叫或悶哼。
楚軍射出去的箭矢卻是很準確地落在推進晉軍第一排的長矛之前。
什么意思?就是楚軍的箭矢像是長了眼睛,每一支箭矢都準確無誤地沒碰到人,離晉軍士兵恰好就是一桿長矛的距離。
看到那一幕的子囊完全懵逼了。
現在是什么歲月來著?是春秋中葉,更精確一點就是公元前563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