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跟我想到一塊去了。”呂武心想。
軍隊十分依賴于士氣,統兵將領通常會想方設法獲得一個良好開頭,用來鼓舞己方將士。
另外,軍隊是一個依賴勇者的集體,絕大多數士兵看到有勇士敢打敢拼會被帶動得勇氣倍增,換作是看到大家都那么慫也就跟著慫了。
呂武將陰氏的甲士部隊安排在軍陣的最前端,依照操練成果擺出了一個“鋒矢陣”的陣型。
而實際上,晉軍用得最慣的是“魚鱗陣”這個陣型,尤其是當初的郤氏用得最好。
其實“鋒矢陣”還是騎兵用起來最適合,一般被用來進行中央突破。
呂武拿步軍來使用“鋒矢陣”的原因太現實,對面的楚國“王卒”用的是“荊尸陣”。
而“荊尸陣”看著就是一個用來中央突破的陣型,并且還兼顧了左右兩翼,包圍夾擊的效果會很有限。
“鋒矢陣”也是一個能夠兼顧兩翼的陣型,對上“荊尸陣”無非就是硬碰硬而已。
戰鼓聲被敲響,晉軍和楚軍幾乎在同一時間進行推進。
晉軍這邊的陰氏弩手在楚軍靠近到約兩百米開始進行校射,也就是幾個弩手射出尾翼為紅色翎羽的弩箭,不是全體射箭。
校射是用來測試最遠射程,一般被用來作為發揮“箭陣”作用的“前搖技能”。
兩軍的前陣推進,后續的部隊并沒有全部待在原地,互相之間留下數量差不多同等的后備隊,該上的部隊則是向前壓進。
很快,陰氏這邊的弩手就進行了射箭,覆蓋目標并不是楚國“王卒”這邊,弩箭從楚國“王卒”頭頂飛過,落在了第二梯隊的封君部隊群中,剎那間帶起了悶哼和慘叫。
跟晉軍較量了這么久,楚軍的弓箭手已經不會沒有得到命令就私自射箭。敢那么干的楚軍弓箭手已經被處決,剩下的楚軍弓箭手肯定會被震懾到。
硬碰硬的較量沒戰車兵什么事,他們在發覺自己沖上去就是送人頭之后,后方傳來了向左右兩翼撤離的命令。
有讓戰車撤離?步兵超過戰車就不算“超乘”了唄。
隨后,楚國“王卒”與晉國的“陰武卒”正面撞上。
楚國“王卒”有攜帶盾牌,他們是持盾握“戟”的推進方式。
晉國的“陰武卒”……,其他家族稱作“陰兵”,第一排是扛著大盾的盾牌手,他們手持盾牌撞向楚國“王卒”的盾牌互相抵住,后方持“戟”的“陰武卒”靠上去。
雙方在碰撞的一剎那發出了極大的金屬交鳴動靜,隨后就是兩邊的士兵用武器捅刺盾牌空隙,試圖捅或刺到盾牌后方的敵軍。
子囊看著不斷落下的箭雨,再看看倒成了一片片的己方弓箭手,眉頭皺得很深。
晉軍遠程部隊的射程比楚軍遠程部隊更遠,弓箭手一般還沒有防具,遭到箭雨覆蓋絕對會死傷慘重。
打了這么些天,楚國那邊的弓箭手都快被消耗沒了,臨時拉壯丁又一再被消耗,弓箭手成了這場戰役最為危險的職業。
子囊得到提醒扭頭看去,看到的是呂武所在的戰車筆直朝自己沖鋒,一路上橫沖直撞無比兇殘。
“陰武這是在做什么?”子囊其實想到了,只是感到極度的難以置信。
呂武在干什么?
不能俘虜楚君熊審,還不能俘虜楚國令尹子囊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