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元一聽非常喜悅。
晉國的新軍廢了,下軍遭到重創,消息沒可能瞞得住。
楚國那邊的損失更大,自家的令尹還被俘虜了。
來自晉國國內的援軍已經抵達,足足有一個“軍”又兩個“師”的生力軍,再加上還能打的中軍和上軍,對付新敗又沒有后續支援的楚軍,應該沒什么問題的吧?
晉國表現出不給楚國喘氣的姿態,對一些遭到楚國強勢壓制的諸侯國,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。
既然晉國那么給力,宋國是不是要上道和懂事一些?
華元答應建議自家國君邀請衛國國君南下,同時大氣地表態會運送一批糧秣去“虎牢”。
在楚軍南下后的第十一天,以晉國為首的聯軍也渡河南下了。
那一段時間里面,晉國君臣每天都非常忙碌,主要是跟各個諸侯國進行邦交。
一眾列國中屁事最多的是魯國。
明明晉國已經將齊國打得半身不遂,后撤前也清掃了劃分給魯國的區域,偏偏魯國后面還能連吃敗仗。
魯軍沒用到什么份上?他們干接管城池的活,能被一幫齊國貴族帶著殘兵打敗。
負責魯國邦交的魏琦感到極度無語,不是怕丟臉都想將魯國甩給趙武了。
干啥啥不行的魯國還有自己的邏輯,他們承認自己有點沒用,卻覺得魯國弱小是晉國的鍋。
“嗯!?”呂武聽到了魏琦的抱怨,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,問道:“魯怨我不予并鄅?”
魯國的那一套邏輯是:他們之所以弱小,完全是因為晉國阻止魯國吞并小國。
魏琦的無語就是在這一地方。
魯國想吞并一些小國,出力的事情卻是要晉國去干,并且后續的一系列麻煩也需要晉國來承擔,他們只想坐享其成。
呂武一臉的無語,心想:“喊一聲爸爸,真的賴上了。”
他在思考一件事情,失去了晉國的魯國能不能活下去?
真相是,晉國在時的魯國疆域有得有失,大體上是擴張姿態。等晉國沒有了之后,魯國的疆域每年都在縮水,茍延殘喘了近百年被楚國滅掉。
魏琦純粹就是抱怨一下下,沒可能將魯國的邦交權交給趙武。那樣干會折損魏氏的威信與信用。
而呂武知道魯國爛泥扶不上墻,要命的是對晉國來說,不扶還不行!
有魯國在,多多少少還能讓齊國難受,晉國只能忍一忍了。
“魯國干啥啥不行,晉國難道去扶持莒國?”呂武覺得好像也是一個選項。
當然,那是后面的事情了。
他們現在需要先行前往“虎牢”,有可能稍作逗留就又立刻南下。
取決的是楚君熊審會不會馬上攻打鄭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