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已故元戎皆托家于你。”魏琦轉頭看向呂武,有著很明顯的好奇。
是哦。
按照中行吳和智盈的說法,他們的長輩都在臨終前講了一下呂武可靠,值得托付之類的話。
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?可靠什么的,有欒書的前車之鑒,再評價誰可靠會很搞笑。
可能是智瑩和中行偃一直以來認為呂武不簡單,再來是陰氏打從事實上很強大,認為有能力庇護智氏和荀氏(中行氏)吧?
呂武與魏琦對視,心想:“不是吧,要將魏武托付給我?”
那一刻,呂武的心臟跳動速度加快,覺得天上要掉餡餅了。
魏琦卻是轉了話題,說道:“楚軍徑直歸國,來歲或可復來,我駐‘虎牢’多費軍資,眾‘士’已有怨言。”
他們在“沫之戰”取得勝利,沒獲得衛國大河北岸城邑之前,得到的收獲幾乎算是沒有。
所以了,孫林父真的是給呂武送了一份大禮,要不哪怕是“沫之戰”取得大勝,晉國貴族還是會埋怨呂武打了一場虧本的戰爭。
沒有能力帶領晉國貴族獲得好處的元戎,哪怕是對外戰爭一勝再勝仍然要受到唾棄。
以陰氏的歷史底蘊來說,呂武能夠爬上元戎寶座的原因太過于復雜,占了大頭的絕對是屢次出征都能給大家帶來能看得到的好處。
呂武一臉思索,說道:“楚軍歸國,我仍需留滯‘虎牢’。”
不跟楚軍打,也要去鄭國收獲一波的。
另外,屯兵“虎牢”有利于操作衛國。
從國際形勢上來講,晉國在“虎牢”屯駐大軍還能給宋國更多的安全感,再讓吳國有更大的膽氣和決心發動對楚國的入侵。
中小貴族受不了了很正常,他們光有損失沒有收獲,超過正常納賦的時限還要封主來保障出征軍隊的后勤。
呂武知道魏琦想回去白發人送黑發人。
講道理,呂武跟魏相算是發小,于情于理也應該去送一送。
“上軍佐留于虎牢,余‘卿’可歸。”呂武不能幫晉君姬周做主,留下士魴是因為年紀大不需要去葬禮。
魏琦深呼吸一口氣,非常欣慰地說道:“可也。”
以職位來說,魏相其實沒有擔任什么官職。
不管呂武之前是什么成份,他現在是晉國的元戎和秦國的執政,特地回國參加魏相的葬禮,無疑是從里到外都異常的給面子。
諸夏一直以來都是人情社會,標榜公私分明的西方則是能干不會說。
現實情況是什么?諸夏這邊至少嘴巴和做法一致,西方則是說一套做一套。
實際上,階級固化才是西方社會的真相,要不一直強調血統為哪般。
多少人發達之后,不說是發小什么的,親爹親娘都能置之不理。
身份地位再高,失去了人情味之后,已經是權財的奴隸,想要有一個好人設絕對不能那么絕。
“陰卿將歸國?”晉君姬周有些沒搞明白呂武想干什么了。
呂武說道:“相于冬至病逝。”
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