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君姬周一下子沒想起魏相,回過神來帶著感情說道:“天不眷我?為何國中英年復又早逝。”
老天不看顧晉國啊!
好些個青年才俊沒得到發揮,怎么一個個就早早病逝呢?
比較出名的是智朔,他長久以來一直在跟士匄爭晉國第二才子的地位,隨時準備對晉國第一才子的地位發起沖擊,結果先發病,后來更是很突然的猝死了。
現在又有一個魏相?
晉君姬周不迷信,要不然都該懷疑晉國是不是遭到老天爺的針對了。
臣子的嫡長子病逝,身為國君沒道理去參加葬禮。
如果一國之君去參加臣子子嗣的葬禮,沒事都會搞出事來。比如誰誰誰是跋扈的權臣,敢逼迫國君來給自己兒子送最后一程。
晉君姬周問道:“另有‘卿’歸國?”
不是什么好事,魏琦不會大張旗鼓地通知每一個人,他特地親自告訴呂武的原因是,陰氏與魏氏是可靠的盟友,再來是呂武跟魏相的私交非常不錯。
其余的人能不能得知魏相病逝的消息,要看魏琦會不會將風聲放出去。
呂武搖頭說道:“臣并未一一告知。”
沒那么回事,哪有呂武去給魏相搞場面的道理,該是魏氏自己去操作,呂武再去給站個臺。
晉君姬周開始問起明年要做什么,他們留在“虎牢”又該小心一些什么。
呂武心中早有行動計劃,說道:“上軍佐留駐‘虎牢’,明歲兵發燕(南燕),再入鄭國。”
晉君姬周一想也是,以士魴的年紀最好別去參加魏相的葬禮,肯定也就留在“虎牢”了。
“為何攻打燕?”晉君姬周問了一個傻問題。
呂武說道:“滅燕震懾衛、鄭。若鄭歸于我,再滅睢水、南山之戎犒勞于曹。”
晉國滅掉南燕肯定沒難度,無罪攻伐就顯得很過分了。
現在哪個國家再怎么強大,不能無緣無故地去欺壓弱小。
名聲看著好像不敵硬實力?等到了“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”的時代,名聲就是個屁。架不住當前時代有個好名聲比什么都重要啊!
呂武看到晉君姬周遲疑,明白是為了什么,說道:“范氏自有理由。”
晉君姬周懂了,攻滅南燕是幾個“卿”早就商量好,才來最后通知的寡人啊!
消滅睢水、南山的戎人部落加強曹國?晉君姬周對呂武這一項操作,再一次看到了呂武的政治智慧。
晉國不是要收割衛國嗎?哪怕是衛國本身活該,肯定要讓其余列國心驚膽顫,外加出現一種兔死狗烹的悲涼戚戚感。
有了晉軍特地去消滅睢水、南山之戎來犒勞曹國,以往曹國就對晉國非常順從,再加上曹國君臣實力不強卻敢打敢拼。這樣的小弟難道不應該扶持嗎?
所以,扶持曹國不但能抵消一些負面影響,還在做給其余小弟看:來來來,瞧一瞧看一看啦,服從我者有肉吃,違逆我者必遭其禍。
力所能及的地方安排妥當之后,呂武、士匄、魏琦、解朔、中行吳、趙武,一下子走了七位“卿”,將晉君姬周、士魴和大多數貴族留在“虎牢”。
他們只是帶上必要的護衛力量,大軍并沒有帶走,再一次來到“虎牢”則必然帶上更多的軍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