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了,能想象那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了吧?真不是呂武一個人能夠搞定。
呂武干的事情是弄出一個框架,沒有上面那么齊全和復雜,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、社會管理、組織理論和運籌學上面。
而上面那四個方向,事實上跟軍隊日常管理是重疊的。
講一句很難聽的話,世界上可以沒有儒家,卻是絕對不能沒有法家。
儒家實際上經過一再被帶偏之后成了一種哲學,一輩子光去學怎么做人,其余什么都成了旁枝末節。
而儒家能夠被帶偏,主要也是先天性上面的不足。
律法是法家的核心,但法家不止有律法,包含的東西太多太多,并且一名合格的法家門徒絕對不能偏科,一偏科就是害人終害己。
只要社會存在一天,法律就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。這個觀點沒人會反對吧?
呂武選擇當法家大佬還有另外一個原因。
他重活一世雖然活成了霸主國的大佬,能夠在“國際社會”上面呼風喚雨,怎么都該留下“閃光點”傳于后世。
開國什么的?沒人能保證一個國家“千秋萬世”永存,是個國家總會有亡國的那么一天。
呂武要給這個“世界”帶來成熟的法律,再深植民族觀念,還會免費贈送“大一統”的禮包。
上面三樣對于一個民族缺一不可!
法律是給予所有人相對的公平性。之所以有“相對”這個詞,主要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公平,能經歷保護弱小,約束強者不肆意欺凌弱者,怎么都該算是起到作用了。
民族觀念這玩意不能說諸夏沒有,礙于春秋到戰國分裂太久,人為的制造思想分歧成為一種定性。
歷史上趙氏嬴姓數代君王盡過努力,一直到始皇帝嬴政才創造出表現上的疆域大一統。
到了西漢劉徹時期,這一位漢武帝最偉大的成就其實不是擊敗匈奴,是在思想上完成了諸夏“思想大一統”觀念的定型。
而兩漢后面,出現五胡亂華,再搞出東西兩晉,胡人全面猖狂之下,甭管楊堅是用了什么樣的方法,他就是完成了漢人再次成為皇帝的成就,終結了長達三百多年的胡人肆虐以及各種紛紛擾擾,一生中也在努力尋回漢人失去的魂魄。
很多人注定會在史書上留下一筆,呂武可不愿意只在史書留下一個“高祖”的名號,隨著子孫后代將國家玩沒了,再被世世代代的諷刺和破罵。
“這個工程怎么看都至少需要用十年以上的時間來完成啊?”呂武需要感謝匠人們制造出了紙張。
之所以說是匠人完成,原因當然是呂武只提出一個概念,講了一些不知道靠不靠譜的方法,動動嘴巴就丟給家臣和匠人去鼓搗了。
事實證明人的進步只需要打開思想枷鎖,有了一個目標之后,哪怕是千百次試驗失敗,成功一次就能開創出一個新的紀元。
呂武有時候會想要不要拉老范家一塊玩。
畢竟,范氏某種程度上繼承了管仲的衣缽,后來更是成為晉國制定律法的唯一家族,他們家肯定會有很多研究資料的。
也就是呂武不知道鄭國的子產也會在法家歷史上留下很重的份量,要不然信不信呂武能搞讓鄭國交出子產的操作?
在某天,得到召喚的呂陽回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