該怎么評價國君的這位胞弟呢?國君不止一次想栽培楊干,機會也得到過很多次,問題是楊干是個十分頑劣的人,每一次都將機會錯過了。
在某一次出征南下時,其實也就是上一次“沫之戰”后,晉國幾個軍團回轉“虎牢”,國君帶著上軍壓迫鄭國,楊干在行軍狀態下干出了駕車亂竄的事情,差點撞上魏絳的戰車。
國君慣著楊干,其余人多多少少會給點面子,只不過那是平時。
晉國是一個軍果主義國家,包括國君和八“卿”在內,誰都不敢在軍事相關上瞎胡搞,何況是一個楊干?
以晉國貴族的性格,成敵對了沒得說就是擺明陣仗直接開干,怎么都不會刻意做打臉不打死的事情,魏絳作為上軍司馬當時是有權將滋擾次序的楊干斬了的。
然而,魏絳亂法了,他不敢殺掉國君唯一的弟弟,選擇讓楊干的馭手當場撲街。
那一次魏絳是給了國君面子也丟了上軍司馬的職位,新一輪卿位變動成為上軍尉。
所以說,貴族就是貴族,家族不倒,人倒了分分鐘還會爬起來,并且家族足夠給力為前提,重新爬起來的那個人職位會更高。
只是在那一件事情之后,國君就沒再給楊干爭取什么機會,擺出一副要把楊干當閑人養的姿態。
這么一個紈绔子弟出現在元戎家中,元戎看上去還很嚴肅?其余“卿”就不得不猜測楊干是不是干了什么混賬事了。
士匄和彘裘來得最晚,看上去還有些行色匆匆。
人到齊了?
呂武看向楊干,示意有事說事。
楊干就將之前對呂武說的話再重復一遍,想了想補了一句,說道:“國中之事元戎總掌?”
這話可不是國君的交代,完全是楊干自己加戲。
有了那一句話,事情就變得有那么點不一樣了。
國君的身體不對勁很久了!
去年國君染上風寒就一直咳嗽不止,近期雖然沒咳嗽得太過嚴重,時不時咳一下已經成為一種常態,并且一個月總要低燒那么一次。
士匄看向呂武,表情詭異地說道:“公子彪不及總角之年。”
所謂的“總角之年”其實就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,他們會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,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,形如兩個羊角,故稱“總角”。
是呢。
滿打滿算公子彪才五歲呀!
楊干說道:“君上并無大礙。”
他這么一說,有幾個“卿”有了拔劍砍人的沖動。
既然國君問題不大,國家大小事務全權交給元戎是個什么情況,特么腦子有病吧!
呂武很不滿地說道:“為何我方才下令封城之時不早言?”
要不怎么說楊干成事不足敗事有余?他真沒覺得呂武下令封城是多大的事情,甚至認為呂武那么做十分尊重國君,并且作為元戎很合格。
只是吧,楊干看到所有人都一副生氣的模樣,再怎么混賬也知道該認慫,訕笑說道:“兄長兩次昏厥,并未醒來。”
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