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此秦國公族試圖從呂陽身上找到陰氏的突破口這件事情,呂武并不是完全不知情。
“此事你不必多管。”呂武說道。
說到底,呂武只能掌管陰氏一世的命運,某天入土之后就再也管不著了。
什么留下組訓之類的玩意?即便不成為一個笑話,也會變成臣子壓制有為之君的工具。
呂武想看看呂陽會去怎么做,沒想過干連觀察都沒有就要一桿子打死的事情。
在那么一件事情上,但凡呂陽遭到秦國公族的蠱惑干出糊涂事,乃至于是讓呂武發現有不好的傾向,只能證明呂陽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。
如果呂陽能反過來利用那些秦國公族,自然是呂武很樂意看到的結果。
晉國新君繼位之后,來自各個國家的使節有走有留,大多數選擇留下來就近觀察晉國的未來動向。
剛剛繼位的姬彪只有五歲,要說擔憂被篡位什么的,國內外基本沒有這種看法。
晉國只有公族擔心卿族繼續下狠手,時刻保持警惕的同時,加強了互相之間的聯系。
各個諸侯國對晉國集結大軍無比關注,一直到夏收來臨時晉國大軍得到解散,他們才算是大大地松了口氣。
解散的軍隊不是不能再次征召,集結再解散只說明晉國是一種面臨變局下的警惕心太強,不是要對某個國家實施入侵。
呂武并沒有立刻針對公族的想法,相反變成了需要對公族進行安撫,壓制一些非公族卻跳得太歡的貴族。
在這種現狀下,晉國新一輪職位調動顯得無比重要。
在這一次職位調動中,卿位人選不變,卿位排序照舊,司徒、司寇、士師、御史……等等一些職位則是進行了變動。
按照常例,元戎并不再兼任其余職位。
畢竟,元戎就是個總稱,也就是元帥、執政加中軍將,本身就有三種權柄了。
晉國誰擔任新軍將一般會兼任司寇的職位。
士師在長久的時間里歸于范氏。
司徒這個職位分配給了解朔。
其余職位像是分糕點那樣,這里切一塊,那邊咬個邊角,大體上算是各有說得。
呂武的這種做法一下子讓晉國內部的雜聲消失,包括公族封主在內的所有貴族,一致稱贊呂武是個大公無私的人。
其實,大公無私個屁啊!
無非就是多多少少獲得了一些好處,張張嘴巴稱頌又不要花一個銅板。
在大部分人步調一致的時候,誰敢干那種明顯不合群的事,會被點天燈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