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武代入現在人們的思維,想道:“各個家族的封地東一塊西一塊,哪一家不是同時跟好幾個家族成為鄰居,魏氏不至于從封地的分布就產生危機感,并且是那么強烈的危機感啊。”
其實,最先想要讓家族封地集中起來的并不是陰氏,事實上是魏氏第一家這么干的。
到后面,也就是魏琦當家作主時期,魏氏并不是沒有獲得其它區域的封地,一下子又讓魏氏多了不少飛地。
然而,當前根本就沒有“飛地”的概念,有也只是察覺到封地分得太散對家族的發展不利,光是運輸的損耗和人力支出就是個大麻煩。
“不是因為被‘包圍’的關系?那就是跟我在秦國的為所欲為有關了。”呂武想到這里,對外招呼了一聲。
山川輿圖被收起來,進行妥善儲存的同時,還會有心腹進行晝夜的看守。
這一張山川輿圖只有兩個人能看,一個當然就是呂武,另一個則是陰氏的繼承人呂陽了。
呂武在秦國那邊都干了什么?那不是明擺著的事嘛!除了把持朝政之外,無外乎就是殺得人頭滾滾。
這些事情不是這一兩年之內才發生,不至于讓魏氏突然間被嚇了個夠嗆。
“是我在秦國一再頒布新法的關系吧?”呂武打算去士匄那邊一趟,需要更換衣裳,給予家臣帶人先行勘探沿途,再給一眾隨行人員的準備時間。
呂武在秦國頒布的很多政令大概都跟“離經叛道”有點關系,僅僅是廣大群體的普通人依靠戰功能有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,無疑是在打破貴族在“特權”上面的壟斷。
說難聽點,貴族開恩式的給一兩個泥腿子有晉身的機會,他們管那個叫恩賜。以律法形式來規定一個群體都有晉身之資?那不是在干將貴族身份進行批發的事情嘛!
什么玩意一多就會變成路邊攤貨色,本來能吃獨食的事情被破了規矩,一幫既得利益者還不得恨死啊?
貴族老爺們想要的是“萬世不易”,認為階層之下的奉獻和犧牲就是一種理所當然,乖乖背朝烈日面朝土,再乖乖聽命去送死,為什么要有改變???
商鞅為什么會被戰國時期的普羅大眾視為偉人,到了后面的封建王朝卻變成一個暴虐流毒的人?
有商鞅那一派徒子徒孫不給力的原因,要是法家的徒子徒孫像儒家的徒子徒孫那么能忽悠,至于嗎?
商鞅變法動了當代吉利益既得者的親命,造福了廣大的群體,連帶后面一批又一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受到了威脅。
一直到經過漢文帝劉恒、漢景帝劉啟、漢武帝劉徹的爺、爹、孫三代大肆批發“二十等爵”,才將商鞅搞出讓人晉身的規則從某種程度上破除,破壞了“信譽度”和莊嚴性,進入到人治階段。
再后面,每一代王朝的既得利益者?誰不想人上人永遠是人上人,人下人永遠被人上人進行廉價驅使?
呂武到了范氏府宅才從深思狀態脫離出來,心里感概道:“那么看,魏絳還是挺有前瞻性,就是膽子太小了。”
什么意思?
魏氏洞察到了陰氏“化家為國”的計劃了嗎?應該是有那么點,只是不相信陰氏的膽子能有那么大,陷入一種糾結和遲疑狀態,不敢再跟陰氏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