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,魏氏和陰氏的親密度清零,不代表兩家從此以后就變成仇敵,簡單的視為各自的發展不再進行聯動就可以了。
更直白一點的來講,魏氏不樂意無條件配合陰氏,包括幫忙封鎖關于秦國那邊的消息。
士匄出門相迎,有些不理解,又帶著期盼,招呼道:“突兀前來,可有要事?”
沒事就不能串門啦?以他們的地位,還真沒事就少串點門。
呂武沒有說事,簡單的回應招呼,掃了一眼街道,跟士匄一塊進去了。
范氏在“新田”的府宅歷史比陰氏悠久多了,占地方面跟陰氏的府宅差不多,就是格局方面比較“常規”了。
當然,呂武建造在“新田”的府宅是用建設“要塞”的強度來搞,建成之后驚掉了一大批人的下巴。
在那之后,各個在“新田”有足夠地皮的家族,他們或多或少對自家的府宅進行了改建。
“我此番前來,為鄭、宋、衛之事。”呂武看著前方水塘上被風吹得左搖右擺的荷葉,又發現天空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已經被烏云籠罩。
秋天就是這樣,沒多久之前還陽光普照,過一會烏云也不知道從哪冒出來遮蔽了天空。
士匄立刻來了興趣,說道:“鄭拒不歸還侵宋所獲城邑,視我為無物也!”
老范家可不會輕易放過鄭國,礙于先君晉悼公的堅持,再加上呂武配合晉悼公的政治主張,晉國才接納了鄭國。
晉國為什么要接納鄭國?還不是鄭國非常有誠意,干脆利索地割肉給晉國,還有鄭國后面又跟楚國卯上,來進一步展現靠攏向晉國的堅定意志嘛。
呂武先是愕然,隨后搖頭笑著說道:“鄭歸于我,鄭宋相惡與我無關。”
晉國是老大,的確能調解各個小弟的矛盾,小弟表示那是他們自家的事情,老大總不能每一次都直接揮出大棒吧?
鄭國不愿意將付出傷亡和國力代價的城邑歸還給宋國,卻也沒有表示要永久強占,要求宋國拿出人口和財帛贖回城邑,算是很通情達理了。
宋國的操作比較騷,要求鄭國就是必須歸還城邑,一根毛一塊銅板都不會交給鄭國,另一邊又威脅鄭國君臣說要建議晉國將他們踹到一邊去。
老大從某種程度上是小弟的“籌碼”沒錯,就是用著拿來嚇唬人的,宋國要是有事先取得老大的許可,那么干并不算過份。
比較要命的是晉國知道那么件事,是從鄭國那邊知道,宋國并沒有事先跟晉國溝通。
“鄭宋相惡與我無關,宋衛相親則有。”呂武也不多繞圈子,頓了頓讓士匄消化消化,才接著往下說道:“曹魯會盟,宋衛互友,鄭入其局,諸侯不費光陰是也。若楚北上,焉我有利?”
兄弟,里面有太多能夠操作的地方了。
要不,范氏出人出力,陰氏只發揮影響力,合作賺特么不止一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