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呂武打算帶韓氏一塊玩的信號啊!
韓無忌不喜歡士匄一再逮住自己盡情裝逼,心里有盼頭也就一忍再忍。
人與人是不同的。不止是會不會投胎這種沒得選的技術活差距,社會總是存在鮮明的階級。
一個是晉國的二號人物,國君年幼無法理事,等于也就是一把手。
另一個是一把手的副手,還是晉國明面上第一家族的家主。
他們因為身份帶來的權勢,真以為誰都有資格坐在一邊聽嘮嗑的嗎?
“征戰三戎之事不可急切,鄭為楚北上必伐之國,阿匄需時刻傾注。”呂武說道。
士匄對鄭國簡直是太有興趣了。
現在鄭國已經成了晉國的盾牌,一旦楚軍北上第一個打的就是鄭國。
范氏從鄭國那邊咬了一大塊,后續在“管”那邊蹦了牙,無比希望能依靠晉國全體的力量,達到范氏在鄭國身上謀求私利的操作。
呂武和士匄還真的就只是在閑聊而已,話題卻是有點高端。
大人物覺得是在閑聊,談的事情卻總是能夠決定一大批人的命運。
比如,他倆在閑聊中確認范氏為主、陰氏為輔,將繼續討伐伊洛之戎、陸渾戎和蠻氏。
新一輪對三戎的征討上,呂武給出了一個新的建議,不再尋求一次性將三戎解決,完全可以今年打殺一批再占領多大的地皮,每年那么磨一磨,磨到三戎沉到歷史長河里面。
士匄已經判斷對三戎的戰爭無法短時間內解決,還想著怎么長久地拉著陰氏一塊針對三戎,聽到呂武主動提出那樣的計劃,簡直是喜出望外啊!
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被對方主動提出,任何人都會覺得心頭的大石搬開,心情變得無比愉悅。
呂武當然窺探到范氏的困境,才故意主動提出那個方案的。
魏氏不想跟陰氏再一起玩?陰氏跟范氏玩到一塊好了。
交朋友這種事情歷來就是互相需要,矜持于自身的地位各種裝逼,裝到誰都感到惡心,明明能夠成為朋友非但搞得變成敵人,有必要嗎?
其實,當然是有必要。
身份地位越高就要越矜持,免得別人忘記雙方在身份地位上的差距,覺得好欺負一而再再而三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。
一次兩次能將提出過分要求的家伙一棒敲死,還能逮住一個敲死一個?但凡這么干的人,明明不是他們主觀意識上想搞成那種局面,基本上還是會得到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。
哪里說理去?是吧。
呂武也不是在自降身份,他知道別人是怎么看待自己和陰氏的。
在大多數人看來,呂武非常有能力,就任元戎之后的所作所為沒有可以抹黑的地方,關鍵在于陰氏的崛起時間太短了。
諸夏這邊就是這樣,很難因為某個人能力高絕就百分百信服,總是要去看看那人的背景,對待累世名家跟突然躥起來的“路人甲”會有兩套標準。
有個好祖宗的平庸之輩能輕易取得很高的成就,必定還有一大批人往死里造勢和拍馬屁。
沒有個好祖宗的人?即便是成功登頂,生前死后遭到的質疑都不可能斷絕。
呂武看到范氏將主要經營方向轉到南邊,哪怕范氏想要放松下來,也會推動范氏繼續集中向南。
為了達到某個目標的前提之下,干出一些能伸能縮的事情,怎么地啦?
當前局勢之下,范氏想跟三戎死磕并不符合陰氏的利益,像魏絳想要操作“和戎”來賺一波聲望,使得范氏放棄繼續攻打三戎,其實陰氏這邊挺無所謂,受損的一方絕對不是陰氏,覺得受到冒犯的只會是范氏。
“當是秦國之事,致使魏氏如此。”呂武主動提到了跟魏氏的關系轉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