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較令人無語的是陳君媯弱眼眶干澀,表情又無比的遲鈍,一套無實物表演在十八線明星當主角的劇里連個龍套都競爭不上。
陳君媯弱念的那些名單都是被楚國滲透得差不多,乃至于君位就是由楚國某公子來擔任的列國,只差最后一步就給楚國吞并了。
好歹是一位國君在表演,地位是“臣”的呂武能咋辦?
呂武只能發揮演技,盡量不笑場的安慰陳國君臣,再情真意切地口頭譴責楚國了呀。
答應庇護陳國?沒有的事!
早些年前,陳國早早表現出要向晉國靠攏的態度,智瑩想用陳國來拖垮楚國,遭到了另外幾位“卿”的反對,后面中行偃干脆就不帶搭理陳國的。
陳國想投奔晉國,無法就是想找個靠山,好讓楚國無法繼續滲透陳國,近一步將陳國弄成傀儡國。
晉國跟楚國是敵對關系,接受陳國值得考慮嗎?以“疲楚之策”的核心來判定,接納陳國就有進行保護的義務,陳國就在楚國邊上,晉國卻離陳國很遙遠,到時候被弄得疲憊不堪的會是誰?
輪到呂武就任元戎,陳國其實還是想著投奔晉國,幾次接洽下來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。
這一次陳國君臣不請自來,面見呂武進行了一場不合格的表演,一眾晉國貴族卻是有那么點蠢蠢欲動。
不可能每一段時間的局勢都一樣,目前的情勢就跟幾年前不一樣了。
楚國在兩場關鍵的戰役中都品嘗到了失敗的苦果,有那么多諸侯國跑來參加晉國舉行的會盟,很是能夠說明問題了。
局勢轉為對晉國有利,一些事情上的操作是不是要變一變呢?
“接納陳國?”呂武看向提議的士匄,表情有點精彩。
沒記錯的話,范氏一直都是反對接納陳國,怎么今天更改了主張?
呂武為什么收不住表情管理?只因為士匄的表現證明老范家惦記鄭國到不想演的程度了。
鄭國對晉國的價值是作為緩沖,再來就是鄭國有點實力。
一旦晉國接納了陳國,晉國與楚國的緩沖就能變成陳國,至于陳國實力上面的差距可以用鄭國來進行補充。
在三方的距離方面,晉國從鄭國那邊咬了一塊,也就是向南擴展了大約一百來里,并且大河對于晉國來說不再是一個軍事制約。
簡單點說就是,晉國掌握了大河某個地段的兩岸,自家的地皮進行大軍渡河,不會像出境渡河那么不安全。
呂武深深地看了士匄一眼,說道:“如接納陳國,邦交便由范氏接手。”
士匄立刻大喜。
這個好,是真的好!
老范家負責對陳國的外交,有充足的理由三天兩頭南下搞事,哪怕是鄭國那邊忌憚也沒有借口阻止。
接手了陳國邦交權利的范氏,他們還能順便插手鄭國的一些事務,簡直是太一舉兩得啦。
呂武怎么對范氏那么好?對此士匄基本上做到了心里有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