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國打著周王室的旗號牟利,呂武以晉國元戎的身份講那話,合適嗎?
得了,呂武看子產嚇成那樣,大概知道子產想要的“法”不是那么一回事。
事實上,子產本身是公族,也就是作為利益既得階層,哪怕是玩“法”也必然不會背叛階層,哪有阿三的高種姓倒卷得那么溜。
某些高種姓一方面享受著種姓制度的好處,另一方面站在舔腳趾階層發聲,結果舔腳趾階層根本不鳥,跑去跪舔“死多少都沒事,殖民者會懺悔,會醒悟”的那一派,跟誰說理去?
最為要命的是“等死派”獲得了成功,不得不說約翰牛還真是用心險惡,一搞直接讓阿三奇葩的思想觀定型,怕是怎么都改不過來了。
子產見呂武對鄭國的改革感興趣,肯定是要盡心盡力來博得關注。
那是霸主國的元戎啊!
不求霸主國對待鄭國像親兒子那般疼愛,謀得霸主國別三天兩頭來折騰鄭國就很好了。
后面變成呂武在聽子產闡述自己的一些想法,先講了一些跟“法”有關的感悟,后來則是變成在闡述鄭國在這一場爭霸戰爭的定位。
要不是士匄那邊還沒跟華元聊完,聽到事關爭霸階段的呂武就不想再聽了。
晉國跟楚國爭霸是鄭國所能影響的嗎?鄭國乖乖當個工具人,保持對晉國的有求必應,或許能得到一個“好死”的下場,想法多了恐怕會加大“不得好死”的概率。
子產想依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忽悠呂武?想太多了。
“元戎。”士匄可算是欺負夠華元,甭提心里多爽了,說道:“諸國會獵之事,宋可提供糧秣。”
不是晉國又要逮住哪個諸侯國來一場曠世之戰,他們這一次南下的主要目標還是制造緊張局勢,肯定是要進軍楚國控制的地界,免得楚國君臣的小日子過得太舒服了。
呂武也就看向了華元。
“我所求,復楚所占城邑,事后另有重謝。”華元的臉色很難看。
誰被逮著威脅又是噴一臉的口水,心情都不會好到哪去。
問題是宋國離不開晉國,不想忍也要咬牙忍下來。
呂武有些納悶地看向士匄,說道:“此番會獵二十一國參與,諸國若有折損,該當如何?”
正爽著的士匄忘記演戲,一時間沒說話。
華元抽搐著臉頰,說道:“皆我擔之。”
好吧,那么事情就算是成了。
楚國先在“蕪湖”敗了一場,又要被二十一國聯軍入侵,簡直是太慘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