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彬只是再次確認一下,沒催促的意思。
在陰氏沒崛起之前投奔到呂武麾下的那些人,有能力的人基本得到重用,等待呂武稍微坦露陰氏的大業,反對和不支持的那些得了個塵歸塵土歸土的下場,愿意一塊干則是期待能夠共富貴。
需要給人當家臣,代表他們所在的家族早就落魄。祖先是怎么起家,一樣是給某個誰當馬仔,不然貴族身份又是怎么來的。
覺得自己能力不差的人,能夠參與開創一國基業對他們有著非一般的誘惑,每時每刻都是在逼自己挖掘潛力,渾身是勁地干活是常規操作。
不要覺得在開玩笑。任何一個人先不管能力怎么樣,得知自己是在干一件大事,必定會泛起一種與有榮焉的心態,怎么都會變得更有干勁,為之拋頭顱灑熱血亦是在所不惜。
近期呂武將國家的一些大事交給了士匄以及其余“卿”去處理,自己則是撲在陰氏和秦國的各種梳理上面。
呂武這么做的原因有點復雜,首先是讓士匄嘗到更多的甜頭,助長士匄有更多的野心;再來就是齊國、魯國和衛國,還要在加上一個曹國,他們狗屁倒爐的事情太多太惡心,使得呂武懶得去費心費力,他也就讓荀氏(中行氏)、魏氏和趙氏入場了。
最為重要的一點,呂武覺得跟楚國的爭霸極可能在十年內會分出勝負,不管是晉國獲勝,還是楚國獲勝,陰氏在“化家為國”的操作上都需要加快進程了。
以楚國近期的表現來看,再結合鄭國侍奉晉國的心意很誠懇,宋國要奮發圖強,等等諸多的因素,晉國在這一場爭霸的贏面更大。
呂武需要加快“化家為國”的進程,意味著需要留出更多的精力用來布局,導致明明只有三十六歲就已經有白發了!
“你親往‘雍’常駐,可任‘雍城令’與‘司馬’一職。告知梁興歸國。”呂武說著眉頭已經皺了起來。
梁興是呂武留在秦國當“傅”的家臣,可能是長時間跟秦君相處久了,給特么產生了感情,近期做的一些事情開始不符合陰氏的利益。
那個“雍城令”可以視為禁軍統領。
秦國的“司馬”比“庶長”低一級,軍事權力方面卻是比“庶長”更多。
另外,秦國可以有很多人同時擔任“庶長”,“司馬”卻是只有一個。
理解官職方面的職權,能夠知道呂武要宋彬去秦國干什么了吧?要的是絕絕對對地控制住軍事權力,防止一出事就是攪動全國的亂戰。
為什么不讓呂陽在秦國擔任要職?
聽說過“沙丘之變(趙武靈王)”和“神龍政變(武則天)”嗎?都特么是一幫被寵壞的熊孩子,沒有那個能力偏偏要瞎搞,把自己的老子和老祖母干翻,上臺之后相同迎來一蹶不振,把一個處在上升趨勢的國家玩到支離破碎。
呂武搞不懂呂陽的殺心重是遺傳的誰,盡管看不到有不尊重老子的跡象,心里或多或少還是有些擔憂和顧慮。
奮斗了大半輩子,晚年被兒子各種操弄,想一想都會透心涼,先防一手總歸是沒錯的吧?
不過話又說回來,當老子當成這樣,其實還挺悲哀的。
呂武偶爾想起,認定封建皇朝的“定律”先出現在自己身上,心態老復雜了。
什么“定律”?不就是皇帝誰都防,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嘛!
“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?我特么忍了!”呂武只能這么酸爽的安慰自己。
必須了解的是,春秋時期有兄弟相殘,子弒父奪其位則看不見;到戰國階段,敢囚禁自家老子的趙何(趙惠文王)大部分也是被逼的;李二則是給往后的皇室兄弟開了個好頭,教他們但凡有能力就該那樣干。
為什么說趙惠文王是被逼的?他跟自己的兩兄弟被趙武靈王各種折騰,誰有一段“養蠱”的經歷都會心理變得不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