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二到底是被逼,還是本來就有野心?看看他老子給了多少殊榮呀。總歸也是他老子玩脫了。
呂武本以為自己有機會離開“新田”一段時間,事實證明他有點想多了。
臨到冬季,第三次“蕪湖之戰”的結果從南方傳過來。
“吳大敗,諸樊死于亂軍,另有兩名吳國公子被俘。”士匄對呂武的佩服簡直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。
是的,楚國和吳國的戰爭結果又被呂武猜中了,并且剛剛戴上王冠的諸樊還死了!
楚國對諸樊的死法沒有給個解釋,楚君熊招一度還想將諸樊的天靈蓋制作成酒器,遭到楚國一眾大臣的反對。
隨同諸樊一塊去地下的還有超過兩萬的吳軍士兵,戰死的吳國貴族超過百人,被俘會成為奴隸的吳人數量約在三萬。
“幸賴元戎止步于蔡,若是……”中行吳做了個心有余悸的表情。
上一次二十五國聯軍要是趁楚國跟吳國大戰進行入侵,占便宜是絕對能占到不少,然后就要迎接獲得“蕪湖”大勝的楚軍怒火。
南下的聯軍是個什么成份?陰氏和范氏各自出動了一個“師”的規模,晉軍剩下的都是趙氏和公族的部隊,一幫小弟湊起來約三萬多軍隊,之前有多爽,后面就會有多慘。
呂武說道:“我恐失頓、沈、蔡。”
楚國獲得的是大勝,給予覺得楚國要不行了的列國當頭一棒。
頓國、沈國和蔡國本來就被楚國滲透得差不多,他們之所以跑到晉國陣營這一邊完全就是被逼的。
楚國要是真的不行,他們倒是能順勢清除本國的楚人勢力,然而楚國不但還行,并且用在吳國身上獲得戰績來表示自己很行!
士匄有些不理解地說道:“我聞元戎派遣葛存南下頓國?”
是呢。
呂武早料到楚國能打贏吳國,選擇讓趙武主持料理頓國內部的楚人,一下子讓頓國把楚國得罪慘了,不能不管不顧的呀。
所以,葛存是去勸頓國集體搬家,地點都給頓國選好了,就在陰氏“霍”地以北。
舉國搬家這種事情在春秋很常見,許國就不止一次干過這事。
楚國肯定不會原諒頓國,頓國搬到北邊跟陰氏當鄰居是最優選擇,哪天成了陰氏的一部分也一定是他們自愿滴!
呂武沒接士匄的茬,說道:“何人往‘郢’一遭?”
不是去道賀。
兩大霸主之間打歸打,交流還是不能斷的。
一眾人聽呂武一問,來了個面面相覷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