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。
兩軍都是早早造飯并吃完,東方第一縷朝陽籠罩大地,雙方的一部分軍隊開出營盤,各自在營寨前方部署陣型。
一夜沒睡的楚君熊招帶著黑眼袋,換上了一身黃金甲,站在戰車上面注視著對面的晉軍。
斗棄疾這一次親自給楚君熊招當御戎,觀察了一陣,介紹道:“出戰晉軍乃是下軍與新軍。”
這一下,楚君熊招重燃獲勝的希望。
晉國的下軍將是呂武的鐵桿盟友解朔,下軍佐是來自范氏的彘裘;新軍將是很年輕又沒什么威望的魏絳,新軍佐則是出身公族的羊舌肸。
解氏跟陰氏走得很近,楚人卻是沒聽過解朔有什么功業。
范氏的彘裘一樣十分年輕,并且就任卿位之后很沒存在感,但他麾下是來自范氏的軍隊啊。
沒什么顯赫戰績的魏絳一樣不能小覷,魏氏的軍隊歷來是很能打硬仗的。
倒是晉國公族的羊舌肸不但沒威望,連帶麾下的軍隊也比較拉垮。
楚人之所以認定晉國公族的軍隊拉垮,主要是晉國公族在“沫之戰”的表現太過于差勁。
“解氏、范氏在中,魏氏為‘左矩’、羊舌氏為‘右矩’。我可中‘徹’抵擋解氏、范氏,糾纏‘左矩’,主攻‘右矩’。”斗棄疾就是想挑軟柿子捏,先戰勝較弱的晉國公族,挽救楚軍低迷的士氣,再跟其余的晉軍硬著來。
楚君熊招自認軍事能力一般般,沒道理不聽斗棄疾這個宿將的意見。
廝殺在陣陣的戰鼓中即將開始,楚君熊招看到晉軍在鼓點聲中同時抬腳再一致踏下,臉頰控制不住一陣陣的抽搐。
特么的!
多少國家的軍隊就是被晉軍那種能統一步伐給弄得先聲奪人,沒打就喪失了獲勝的信心?
楚君熊招決定效仿晉國,以后也專門練這個。
就是吧?他自己都琢磨著以楚人的浪漫天性,好像很難搞成晉人那般的軍威。
楚人嘛,作戰全憑血勇,紀律是什么玩意?
雙方的戰車沖鋒了!
楚君熊招看到魏氏那邊的戰車停在原地,只有步兵列陣向前,緊張地問道:“晉軍固有超乘者斬,為何魏氏戰車停滯不前?”
沒有太多的為什么,單純就是魏絳也在思考魏氏的“路”該怎么走,比較極端的要將重步兵給玩到極致。
斗棄疾并不知道魏氏搞什么,不妨礙給楚君熊招打氣,說道:“如此,于我有利也。”
是嗎?
楚君熊招看著推進緩慢的魏氏軍隊,又看到負責跟羊舌氏交戰的蒍氏和薳氏軍隊開打后就形成優勢,心情變得更加緊張,并且忍不住生出了很大的期待感。
現在的蒍氏正處在他們這個家族的巔峰時期,硬要有個排名絕對是楚國各家族中斗志最高昂的那一個。
薳氏沒有曾經斗氏(若敖氏)的風光一時,也沒有像蒍氏一再宣揚自己達到了什么巔峰,他們正式發家起來就顯得四平八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