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不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有證據證明《論語》有著很多不同的版本,也就是后世人們看到的《論語》其實就是經過一再修改或篡改,壓根就不是原著。
事實上,《論語》之所以出現,背景是漢武帝獨尊儒術,儒家各派別的內部爭斗非常厲害,山東派系斗不過公羊學派,孔家的不孝子搗毀了自家的祖宅,號稱是從夾壁里面找到了一本記載孔子與諸位弟子交談的《傳》。
好家伙,簡直就是好家伙!
孔家的宅子從公元前五百年左右,一直住到公元前一百五十多年,家族幾百年沒有挪地方不算什么,怎么宅子連推到重建都沒有干過?
話說,春秋建房子的技術那么牛逼的嗎?
其實牛逼個蛋蛋!
春秋建房子都是土胚房,要么就是茅草屋,最好的是以大量木材修建的房舍。
孔老二在當時跟真正的大貴族一比就是個窮逼,不可能修建一座能保存數百年都能住的宅子。
結果倒好!西漢儒家內爭那一代的孔家,推到了壓根不存在的祖宅,又從不存在的夾壁里找到了古書。
知道里面最打擊智商的是什么嗎?紙張沒有被搞出來的年代,知道一部書需要用到多少竹簡嗎?哪怕是夾壁中真的有古書,沒有靠譜的保管手段,幾百年過去竹簡竟然沒有被蟲子折騰,拿出來的古書看著挺新的喲!
懂點常識的人,誰還不知道竹簡遠比紙張更吸引蟲子似得。
造假都能造的將人的智商踩在鞋底摩擦,叫什么事嘛!
不過,魯派儒生歷來就喜歡把人當白癡,弄一些侮辱正常人智商的操作還是很情有可原的。
當時爭的是學術,孔家的不孝子能拿出一部看得過去的著作,假借是祖先的作品,只要著作真的牛逼,不問作品的出處,還是以作品的質量說話。
搞笑的是,孔家非但事情做得不地道,還是沒有爭得過公羊學派。
當時的漢武帝劉徹要是的萬眾一心,還要舉國臣民卯足勁跟匈奴人干,公羊學派的“大復仇”明顯更合適。
誰特么想知道孔老二跟自己的弟子到底在日常都嘮嗑些什么啊!
現在楚君熊招講那一句話,很有擔當起將所有的過錯攔在身上,認為國家都已經那么慘,該做的是同心協力,不能再平白折損有能力的大臣了。
這一下,在場的楚國大臣都是“噗通”跪下,口呼:“大王!”
他們當然沒讀過《論語》,然而《論語》里面的很多篇章講的就是上古先賢的一些話。
講道理,目前是公元前558年,誰還不是上古人物似得,他們的每一句話都能叫上古之言,流傳一些更久遠人物的話下來,突兀嗎?
楚君熊招要包攬所有的責任,其實在楚國這邊真的不那么合適。
考慮到楚國這次不但在戰陣上敗得很慘,很多區域也遭到戰火的摧殘,正是舉國上下極度需要團結的時刻,愿意擔下所有責任的楚君熊招一下子就變得很是身姿偉岸了!
當然,楚君熊招其實也是擔著極大的風險,短期內會讓舉國上下變得更加精誠團結,哪怕是戰敗并且國家在遭受摧殘于個人聲望也會不降反升,長時間沒有讓楚人看到大仇得報的希望,今天的作為就會變成絞死楚君熊招的絞繩。
沒了,僅僅是半個時辰不到,出城的楚軍得到了一個全軍戰沒的下場。
出戰的晉軍,剩下的數量約是三千左右,足以說明出來就不想回城的楚人是真的拼命了。
這一刻,城頭上的楚國君臣心情很復雜。
數量差不多一樣,擺開陣勢展開堂堂正正之戰,楚人看著也不是太差勁,怎么在“郜”一樣的交戰方式,戰損比卻是打得那么難看呢?
楚君熊招控制不住用懷疑的目光掃視那些看上去忠心耿耿的大臣,心里想道:“他們果然還是欺騙了寡人,在‘郜’根本沒有拿出決死意志去拼。”
當然,心里有什么想法是一回事,要不要講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楚君熊招不傻,才不會上一刻干了極度漂亮的事情,下一秒就逮著眾位大臣一陣劈頭蓋臉的訓斥。
真的發生那樣的事情,偉岸的身姿會打折扣,更是會加劇內部的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