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明年真的開打,楚人這邊要做好豁命出去拼的心理準備,證明楚國絕對不好惹,打出一個和平的環境,無論輸贏再掉頭欺負南邊那些部落聯盟。
沒人反對,真心想拼命的人心里高興,不想再繼續折騰下去的人則是想著:“最后一次了?那就來個完美的落幕罷!”
決議得到通過,楚國這邊需要開始在南邊找攻擊目標,一眼盯上了本就矛盾挺大的楊越。
他們正商議著,有人前來稟告,說是沈國背刺了晉國。
“為何呀?”楚君熊招真的不懂。
是,晉國曾經將沈國打得挺慘,甚至導致沈國慢慢被楚國滲透和控制,雙方的確有深仇大恨。
問題是,以晉國為首的聯軍這一次入侵楚國,深入腹地都到楚國的都城“郢”外面閱兵了。
晉國與楚國的爭霸格局已經清晰,看著就是晉國要獲得爭霸的勝利,怎么都能當“東方世界”的唯一霸主五六年,乃至于是十來年的時間。
沈國腦子里面到底是哪根筋不對?怎么會在晉國聲勢最鼎盛的當下,有那個勇氣玩一手背刺呀?
一眾楚國君臣面面相覷,不少楚人心里破罵沈國真是多事。
為什么呢?他們不是已經決定打一場之后就對晉國認慫嘛?沈國那么一搞,會搞得他們騎虎難下。
道理擺在那里,沈國為了楚國都不惜徹底將晉國給得罪慘了,明年楚國損失再嚴重,怎么也要咬牙接著跟晉國拼,不然就不是假意認慫,變成是真的慫了。
“晉上軍將全殲沈軍,沈子戰死。”公子午是徹底無語了。
這個沈國是周文王最小的兒子季載(周武王最小的同母弟)的封國,一開始是侯爵國家,后來不知道什么情況變成子爵國家。
長期以來一直有沈氏的公族在楚國為官,兩國的關系也就顯得很親密。
恰恰是那種親密讓沈國變成晉國針對的目標,公元前624年,晉、魯、宋、陳、衛、鄭等聯合伐沈,后來又在583年討伐蔡國和楚國,接著繼續攻破沈國,擄走了沈國國君揖初。
楚君熊招問道:“蔡、陳、許,如何行事?”
陳國先投靠了晉國。
蔡國和許國后面被迫臣服于晉國。
現在沈國玩那么大,是時候看陳國和蔡國的表現了。
公子午面無表情說道:“許北遷,陳、蔡并無異動。”
楚君熊招張了張嘴,看上去有那么點懵逼。
前一段時間頓國已經搬家,聽說要去晉國北邊落戶?
現在許國又搬家?
那么就是楚國到了嘴邊的兩塊肉跑啦!
最為讓楚君熊招介意的是,蔡國怎么不學沈國玩置于死地而后生,不怕楚國緩過勁來,不再保持假裝的溫柔,一口將蔡國給吞了嗎???
“遣使而去,質問陰子怎么敢如此。”楚君熊招必須為沈國出這個頭啊!
只是吧,楚國剛剛歷經大敗,怎么個質問方式,需要考驗臣子的智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