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匄肯定是有想過,后來也會持之以恒地在暗中尋找兇手。
不為別的!
某個家伙能那么干一次,必定會再干第二次,不將真兇找出來,隨時隨地都會提心吊膽的。
至于說找到真兇之后該怎么做?立刻曝出來才是傻,肯定要看時效的需要呀!
士匄問道:“欒氏、郤氏殘余?”
呂武笑瞇瞇地看著士匄,慢慢臉色轉為戲謔。
去特么的欒氏或郤氏余孽,想將鍋丟給苦成氏,還是要對陰氏栽贓?
天下間還有人不知道陰氏吸收了大量的欒氏和郤氏舊人嗎?
另外,其余各個家族也別想跑,他們在欒氏和郤氏滅亡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分了一杯羹!
一旦將臟水潑在欒氏和郤氏殘余身上,誰的身上都別想干凈,算是一種無差別傷害的攪屎行為。
士匄被呂武那種表情看的渾身不自在,說道:“也罷。日前你與魏氏過于親密,我不好多言。如今……”說到這里卻是停了下來。
呂武卻是沒接茬。
當前陰氏和魏氏的關系談不上進入敵對,源于魏絳的憂患意識太強,強到覺得魏氏隨時都有可能遭到陰氏的算計或打擊,尋找新盟友的行動干得過于迫切,使得其余的“卿”多少產生了對陰氏的忌憚。
話說,那又關陰氏什么事?
覺得不關陰氏的事,屬于情商有點那什么了。
魏氏和陰氏本來是很親密的盟友,沒有爆發出尖銳的矛盾給“和平分手”了。
兩個本來那么親密的家族突然間那樣,哪怕真的沒有矛盾,人們也會自行腦補各種齷齪出來。
他們的想法很現實,認定陰氏和魏氏分道揚鑣必然有其緣由,鑒于陰氏比魏氏強大非常多,理所當然會覺得是不是陰氏欺壓魏氏了。
諸夏就這毛病,一有什么事懶得去考證真相,天然上會傾向于同情弱者。這毛病一旦成了“我弱我有理”則不免要演變成一種三觀扭曲,直接的人間真理就是女拳泛濫,偏偏不提要的是特權,壓根不是什么要平等。(作者菌沒微博,打拳什么的,蛤!)
呂武收起戲謔的表情,用慢吞吞的語氣說道:“我從未細查,若你掌握證據,不可視之為籌碼。”
真話!
呂武一開始的探查屬于警惕,很長一段時間查不出一點什么就放棄了。
“果真?”士匄明顯不信。
呂武說道:“天下何人可殺我?”
一下子,士匄露出吃了翔的表情。
尼瑪!
自身武力那么強,一次次出門都要至少套上一層甲,隨行的精銳甲士不要太多,時時刻刻有人提盾站在呂武身側警惕四周,想刺殺呂武還真是有難度!
偏偏秦國對呂武干了兩次刺殺行動,沒人覺得呂武這么小心謹慎有什么不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