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晉國這邊負責衛國邦交的“卿”是中行吳,他被呂武召喚到家中。
“如衛先君歸國,我將如何?”呂武問的是最不想看到的局面。
其實,不能說現任的衛君衛秋是晉國扶持起來,晉國有那個能力卻不會去做。
衛君衛秋原先在國內名聲不差,衛國驅逐了衛衎之后,舉行了一種很古老的共議,推舉衛秋接任君位。
以為衛秋愿意丟掉大河以北的城邑嗎?又或者說,當他愿意當晉國的一條狗嗎?還不是情勢逼人啊!
看看魯國一再吃敗仗卻一直在開疆辟土,誰要攻打魯國都要事先取得晉國的同意。
所以,魯國當晉國一條狗有什么不好的?多少諸侯想當晉國的忠狗,晉國還不要呢!
現在的中行吳沒有多少精力去關注衛國的事情,其中還必然會將齊國給牽連進去,處理起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腦細胞,又要進行多少細節上的操作。
“我將派人往衛國警告師曹。”中行吳答道。
這個“師曹”是誰?他是衛衎的一名樂師,曾經因為教導衛衎的嬖妾學琴,被責打三百鞭。
目前師曹跳得很歡,不知道是想逼死衛衎,還是被打出了感情,真要將衛衎重新接回衛國。
春秋時代的樂師地位并不低,有相當多的樂師還很喜歡搞事情,一般是作為某國國君的“臥龍鳳雛”角色,利用親近關系來蠱惑國君,有些人成功華麗轉身變成重臣,更多下場并不美好。
呂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,說道:“荀氏、中行氏需調兵西向。”
魏氏的主要封邑集中在晉國的西境,東邊只能算是次要封邑。
當前,魏氏在西邊扛住了韓氏和智氏的進攻,有點要反攻倒算的趨勢;魏氏東境的城邑則是在荀氏和中行氏私軍的打擊下,以一種很快的速度在淪陷。
“這……”中行吳肯定不樂意,拒絕又不敢。
呂武為什么要將魏氏、荀氏(中行氏)和趙氏安排到晉國東境去?里面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讓魏氏將重心轉移過去。
現在要不要打死魏氏尚算不確定,韓氏和智氏聯合起來扛不住魏氏,單獨讓荀氏和中行氏占盡便宜,不但不附合陰氏的利益,可別搞得最后賠進去了智氏和韓氏。
中行吳當然知道西境的戰況,有沒有埋怨韓氏和智氏的不中用就不清楚了。
他拖了一個很長的尾音,眼見呂武沒有改主意的跡象,答道:“愿從元戎安排。”
“非也。”呂武很嚴肅地說道:“智氏乃是荀氏小宗,你為荀氏之主,焉能不救?”
操!(一種運動)
一點便宜都不給占啊?
偏偏中行吳又無話可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