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到魏絳入城防御階段,魏氏這邊還有個五六千的兵力,中行吳不算新到的援軍只剩下兩萬人出頭了。
這樣的戰損比并不是中行吳的指揮能力不行,主要是荀氏、中行氏、智氏和韓氏的士兵在打陣戰方面,表現真的沒有魏氏士兵那么出彩。
“魏氏三千甲士走脫幾人?”呂武在問的是荀會。
中行吳等人攻下“令狐”就率軍追擊突圍而去的魏絳殘部,目前是在辟耳山那邊的新戰場。
認為事不可為的魏絳逃得并不狼狽,他們留下一千人守城,余下的士兵再次出城列陣,邀請中行吳再來一次堂堂正正的較量,打贏了才有序地朝東南方向撤退。
中行吳看士兵的士氣低迷,只有選擇先攻克“令狐”來挽救士氣,攻陷城池提振士氣之后才率軍進行追擊。
呂武得知魏氏在“令狐”這邊就用了三千甲士,理解是重步兵部隊,聽到數量足有三千還是感到了吃驚。
“當下辟耳山魏氏甲士數量足有五千。”荀會一臉的晦氣。
怎么越打,魏氏的甲士越多?補充的唄。
里面其實有陰氏的鍋,誰讓呂武給予魏氏經銷商的身份,魏氏能夠用更便宜的價格從陰氏買到更多的甲胄。
魏氏本來就有自己訓練重步兵的“獨家秘笈”,緊急關頭不再嚴守質量,暴出足夠數量的重步兵,還真的是一點都不稀奇。
注意,就是重步兵,不是陰氏核心部隊的那種精銳甲士。
魏氏的重步兵也不是全部身穿來自陰氏的甲胄,超過六成以上的重步兵是穿一種厚重的皮甲。
他們現在還不是“魏武卒”級別的重步兵,武器標配就是一柄戰戈,極少數重步兵才能同時攜帶盾牌以及強弓。
這么看,是不是能明白魏氏重步兵跟陰氏核心精銳甲士的差距了?
當然,陰氏這邊也有自己的重步兵部隊,甲胄肯定是陰氏自產,無法每一名重步兵都配上一套魚鱗甲,胸甲什么的則是保管夠用。武器則是選擇標配以戈矛和盾牌,沒有攜帶遠程武器。
并不是呂武不想盡善盡美,純粹是人和人真的不一樣,有些人負重跑了十來里還能扛得動盾又射得了箭,有人則是沒有負重跑個一兩里都能氣喘吁吁站都站不穩。
“魏氏具裝重步不會低于一萬……”呂武需要埋怨荀氏、中行氏、智氏和韓氏太沒用嗎?竟然只是消耗了魏氏一千左右的重步兵。
還有另外一件事情!
魏絳在“令狐”動用了三千重步兵,打了將近一個月,后面又陣戰了一場,還能帶上兩千重步兵和近兩千普通兵種長途跋涉去辟耳山,足以說明魏氏士兵的質量真心不差了。
事實是什么?魏氏很早之前就癡迷研究人的體力鍛煉,后來又加入了負重訓練來進一步更加耐力,少不得人在生死攸關時刻能爆發出更強的求生欲。有良好的底子,再加上現實逼迫他們必須遠離,事實也證明他們辦到了。
呂武說道:“魏絳選在辟耳山交戰,實為明智。”
這個就要嘮嗑嘮嗑當地的地形了。
那邊在大河邊上,也就是現代的三門峽附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