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,其它區域的兵力可以被掏空,作為都城的“新鄭”肯定會留下守軍的。
呂武現在在思考的是,拿下“新鄭”會對范氏產生什么后繼影響,總不能是陰氏奪取“新鄭”再把鄭國滅掉,勝利果實無條件交到范氏手里吧?
最終,呂武決定率軍去“新鄭”,可能就是單純看個戲,也有可能參與進去,具體怎么做要看看到時候是個什么情況。
得知晉軍要去“新鄭”的侯晉等人當然是大喜,甚至可以說是狂喜。
他們這一次叛亂并不是頭腦一熱說干就干,事先有做很充足的準備,時機也選擇得恰到好處。
前一段時間還是鄭人的他們,地位方面在鄭國可能也就那樣,能夠掌握的信息則是絕對遠超非鄭國貴族。
鄭國因為要圍殲“斗首”的晉軍,出力也就比楚國少那么一丟丟,以兩國的國力來衡量的話,鄭國打從事實上發力比楚國更狠。
子產事先知道五氏會叛亂嗎?列國沒有相關的例子,只能說是發現一些端倪,不敢相信五氏會真的叛亂吧?
另外,子產執著于消滅“斗首”那邊的晉軍,想要的是打破晉軍不可戰勝的神話,再來就是殺死或俘虜士匄、解朔、彘裘等等晉國高層,誘發晉國更深層次的矛盾。
直白說就是,子產相信只要弄死那些人,必然會助長陰氏的野心,掀起晉國新一輪的內戰。
戰略方向上子產沒錯,就是其他諸侯國的配合度太差了。
侯晉請求晉軍不要過早出現在“新鄭”守軍的視野之內,得到了呂武的同意。
五個家族的私軍抵達“新鄭”沒有扎營就立刻展開了進攻,士兵剛還沒有沖到城門處,“新鄭”的守軍卻是自相殘殺了起來,隨后城門被打開了。
“國君事先有召,我等應之,城內守軍有我五家五千之數。”侯晉特地給呂武解釋。
鄭國都城“新鄭”的守軍大概是兩萬多,一下子五個家族占了五千?
呂武比較麻的是,明明五個家族已經叛亂,鄭國君臣怎么沒有消滅或解除五個家族私軍的武裝,仍然給安排守城任務啊?
有九道防御的“新鄭”絕對是一只大王八,然而它的防御鏈在有內鬼的情況下,一道道防線被輕易地瓦解了。
呂武沒能搞明白鄭君姬惲和一概大臣的腦回路,一直到下令晉軍也跟著攻城,直至晉軍完成對城池的控制,人來到鄭國宮城,站在高處瞭望整座城池,心里的困惑非但沒有減少,反而產生了更多的疑問。
“全城遭到控制,連帶鄭君和一概大臣都活捉了,沒發現半點陰謀的跡象。”呂武不是個喜歡涉險的性格,人已經來到宮城,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。
鄭國都城“新鄭”輕易就拿下了,國君和重臣全部被活捉,然后呢?
呂武看向了一臉迷糊的姬輥,心想:“要不要讓鄭國就此除名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