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國和衛國暫時跟他們沒了關系,反正遭到中行吳率軍入侵的衛國忙著自保,齊國出兵也只會增援衛國。
這一次中行吳可是率領十萬大軍討伐衛國,除非遇到那兩萬宋軍的情況,要不然衛國哪有實力硬抗,不是被迫投降,就該是全境陷落,看就看中行吳想將戰爭進行到哪一步了。
士匄對晉國的武力之盛一直心中有數,迷糊的是各家怎么會拋開偽裝,一下子亮出底牌玩那么大。
這個是作為實際參與者,哪怕很多命令是士匄親自下達,過程還感到迷迷糊糊,回憶起來怎么都覺得不對勁。
士匄問道:“元戎可會滅鄭?”
解朔假意沉吟了一小會,說道:“鄭人反復無常,實不得享國。”
沒回答呂武到底會不會滅掉鄭國,答案卻已經給出來。
士匄并不希望鄭國就那么滅了,至少不能滅亡在呂武手上,要不然范氏還能得到什么?
解朔又說道:“此次諸侯會盟乃是宋國奔走,‘斗首’戰事得勝,我軍勢必侵宋。”
那是當然。
士匄知道會去討伐宋國,到底要拿宋國怎么樣,國內的情況不允許出征晉軍在外太久,猜測也就是狠狠教訓一頓就會收兵。
一天之后。
呂武帶著軍隊來到“斗首”。
楚軍想要攔截,奈何其他盟友已經膽怯,想讓楚軍獨自上則屬于沒有可能。
結果是諸侯聯軍根本不敢有任何阻攔的動作,眼睜睜看著呂武帶來的晉軍伐木駐營。
呂武還沒有見到幾位同僚,倒是先見到子產了。
“寡君何在?”子產看著沒有多么慌張,有著一股莫名的毅然決然。
呂武要開口說話,結果是子產又提出問題了。
“尉止、司臣、侯晉、堵女父、子師仆乃是亂臣賊子,伯國不顧天下人側目納之,為何?”子產問道。
這一次五氏忙著收割更多的勝利果實,并沒有跟著來到“斗首”。
呂武干脆安靜看著子產,等著問出所有的問題。
子產深呼吸了一口氣,再次問道:“陰子如何處置鄭國?”
呂武這次不用思考,說道:“天子言,鄭叛周,其罪重于楚、吳。”
啊?
叛國罪?現在有這個罪名嗎?沒有的。
子產是個聰明人,猜測到鄭國有可能滅國的下場,很艱難地問道:“如我行‘沫’舊事,可能轉圜?”
什么舊事?就是鄭軍玩得很溜的背刺盟友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