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說南下的折損,彘裘前前后后丟進去了一萬六千多,士匄自己統兵作戰給沒了一萬多,再加上內戰的損失,范氏短短三年的時間一下子折損了七八萬啊!
那可是七八萬經過訓練的士兵啊!
絕大多數諸侯國連三千的士兵都拿不來,一流強國要是失去七八萬有效戰斗力估計就離亡國不遠了。
范氏是家大業大,一直以人口、錢多、糧多著稱,短時間內被放了那么多血,士匄猛然間發現范氏進入到虛弱期啦!
呂武說道:“召集諸家會議罷。”
士匄心里非常好奇陰氏折損了多少兵力,又還能征召出來多少兵力。
好奇歸于好奇,士匄腦子壞了才會去直晃晃問呂武那種問題,只能暗中觀察與瞎雞兒各種瞎猜了。
陰氏這幾年折損了多少兵力?應該是有個三萬左右,足足是呂武剛接受老呂家人口的五十倍。
想當初,呂武能管的人也就六百多,手里算是正兒八經的戰力只有不到十人,慘滴很喲!
會議是在夜中召開。
呂武沒有說廢話的習慣,很直白地提出箭矢的儲備量不足,陰氏無法再為各家提供充足的箭矢覆蓋,大家要有傷亡激增的心理準備。
輪到士匄補充時,提到近期的作戰壓力都是范氏和陰氏在扛,國戰不是那么打的,誰該擔負什么樣的責任不能逃避。
現在沒有那一句“聞琴聲而知雅意”的話,士匄的意思表達到位,一下子就讓參與會議的各家之主露出了愁苦的表情。
韓起率先表態,說道:“為國而戰乃是應有之責,何惜性命!”
貴族們就有點不爽了,老韓家巴望著重新獲得卿位,一些必要的犧牲當然愿意付出,其余人再進步也是那么回事,近期內亂又顯得那么殘酷,一旦把手頭的兵力損耗過重,大家伙僅存的那一點點安全感就全沒啦。
士匄看到眾貴族那副嘴臉,惱火地說道:“我家折損數萬,陰氏亦然,諸位乃是國之棟梁,豈能白食!”
這話有點生硬了。
呂武沒有將壓力推脫的想法,坐在什么位置,有些壓力就該承擔起來,說道:“明日陰氏、范氏休整,解氏、韓氏各組一‘徹’,諸家再組一‘徹’。”
晉軍的一“徹”從一個“師”到三個“師”不等。
解氏和韓氏的兵力,再多也無法多到三個“師”的程度,明擺著就是各個家族組成的那一“徹”明天會是作戰主力。
如果是作為中軍佐的士匄態度強硬,考慮到職銜的關系,貴族們還能爭一爭。
現在是呂武講那些話,貴族再有什么說法,他們只能硬著頭皮領命。
眾人應:“諾!”
呂武開始點名,哪一家出多少,誰擔任什么樣的職位,一一大略地講了一遍。
貴族們還是知道哪些家族跟陰氏走得近,聽到跟陰氏走得近的家族承擔的任務重一些,感到心安的同時,還能有什么異議?
呂武看到那些人的反應,內心里其實是比較無語的。
這些人就不知道“兵無常形,水無常態”的道理,事先的安排是怎么回事,真的打起來可是很說不準的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