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武、士匄和中行吳還在繼續商談大事。
講交情沒有用的話,那就講實際利益。
士匄跟呂武約定,但凡陰氏能幫范氏奪取城邑,范氏將會割讓跟陰氏臨近的城邑作為回報。
中行吳也是給出了相同的說法。
當然,陰氏需要范氏或荀氏的襄助,一樣是相同的操作,顯得很是公平公正。
這種操作方式還是呂武當了晉國的元戎進行“首創”,現在拿出來用再合適不過了。
好了,誰對誰的幫忙都不是白幫,大家建立了第一個共識,再約了好一些貿易往來,三家雖然有了各自的國,還能是一家親嘛。
他們也不進行分別,選擇派人回去調集軍隊,打算一塊先去“新田”做一些該做的事情,來年春暖花開再結伴前往“洛邑”接受周天子的敕封。
為什么要去“新田”啊?一些手尾肯定是要處理妥當。
那為什么要帶著大軍?聽說過“出師未捷身先死”或“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”嗎?
很快就要成為一國之君,不自惜自愛的話,死了多虧啊!
他們抵達了“新田”之后,休息了三天的時間,呂武帶上人前往宮城面見晉君姬彪,以非常正式的流程辭去了元戎的職位。
同時辭職的還有士匄、解朔和彘裘、崔杼、孫林父。
晉君姬彪估計是意識到了什么,限于年齡的關系,再加上實力的受限,只有選擇接受。
呂武等人出了宮城,看到一批公族的封主在舉行自殺儀式,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,很直接地離開了。
那些公族是在用很有儀式感的自殺控訴陰氏、范氏、荀氏和解氏、彘氏、崔氏、孫氏,用鮮血隔空抹在幾個家族身上,用生命吶喊屬于晉國公室的恥辱以及無能。
隔天,韓起正式成為晉國的元帥以及執政、中軍將,也就是元戎。
聽到這個消息的呂武想了想派人前去韓起那邊祝賀,不再關注誰獲得了卿位。
而講很實在的話,陰氏等家族脫離晉國,將會一下子讓晉國失去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城邑,打從實際上晉國的元戎也就只能窩里橫,不會再具有以前的威勢了。
實際情況也是那樣,幾個強大的家族脫離了晉國,一下子讓晉國實力大損,不可能像以前那么豪橫。
計算軟硬實力的話,晉國剩下的實力大概也就跟沒有變法之前的齊國差不多,很大的問題在于失去了山川地利。
之前的晉國四面環山,屬于進可攻退可守,現在沒有那種山川地利的優勢啦。
“諸侯已得天子召喚,路遠在途,路近已抵‘洛邑’。我聞楚亦出使‘洛邑’,將要見證分封。”
呂武一點都不感到驚訝。
畢竟,除了姬周取代殷商的那會,將近三百年下來的時間,正兒八經得到分封的國家也就鄭國。
沒錯,靠譜,鄭國跟其余老牌諸侯國相比,建國的時間真的很靠后,偏偏是鄭國第一個稱霸。
現在,三個諸侯國又要新鮮出爐啦。
那么,歷史走到現階段,是不是可以視為戰國時代的來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