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鑒于漢國、范國和荀國的淵源,還有呂武刻意的表演了。
荀家以前跟呂武在身份上有比較大的差距,再來就是兩個人見面的次數多,交情方面則是比較平淡。
到了現在,荀家大多數時候是聽彘裘和呂武在交流,時不時才能插上一句話。
彘裘講了不少范國內部的事情,話題一轉談到了宋國的突然進犯,先表示對宋國的不屑,又提到了對楚國出兵的擔憂。
漢國、范國和荀國立國前的不久,宋國遭到了很重的損失,幾乎不會對范國構成什么大威脅。
楚國雖然也蒙受不小的損失,然而楚國的體量依然是擺在那里,容不得范國沒有產生忌憚。
彘裘說道:“寡君命我而來,除卻求有援軍,亦有尋求漢侯援助糧秣、兵甲之意。”
呂武看了荀家一眼。
荀家說道:“齊、魯、曹皆敵視于我,寡君出兵助戰于范,輜重……恐難支應。”
這兩個家伙在路上肯定有了足夠的溝通。
現在兩人話里話外就一個意思,范國和荀國都面臨直接的威脅,倒是漢國位處西面沒有強敵,應該給予兩國更多的幫助。
如果漢國這邊是大行令梁興出面,怎么都還有轉圜的余地,輪到呂武親自接待,兩人又提出請求,只剩下答應和拒絕兩個選項而已。這個也是大領導不能隨便出動的原因之一了。
在以前,也就是三家還是晉國家族的時候,無論出現多大的困難,沒有無償付出這么一回事。
倒是三家各自立國讓情況變得不一樣。
國與國之間講買賣也論交情,現在范國要空口白牙討要,漢國給不給?給了是人情,不給是道理,怎么整。
“糧秣?”呂武一臉納悶,說道:“范氏……范國產糧之多,何需寡人相助。”
瑪德。
試探都不會試探。
以前范氏就占了最多的產糧地,不要說沒有糧食儲備。
新立國的三家之中,以范氏的產糧最多,漢國和荀國還需要向范國采購糧食,哪里輪得到漢國去無償捐助。
呂武又說道:“我筑新城,糧秣消耗頗重,今歲本有意派人往范求購,想來需另尋它處?”
漢國興建都城是各國都知道的事情。
彘裘和荀家來“長安”半路還看到“桑田”那邊有大工地,知曉漢國要在那邊起一座關隘。
關于漢國修建關隘讓范國和荀國怎么想的先不提。
幾十萬人因為工程的關系無法參與農耕生產,用膝蓋骨也能猜到漢國在糧食的消耗上很重。
呂武一臉不愉快地說道:“三家雖是各自立國,交情卻非泛泛。何須多加試探?”
好咯,不用答應也不用拒絕,明確表達對試探的不爽,難題成功拋了出去。
換成彘裘一臉尷尬,白白討要糧食怎么都不能再開口,連帶可能到手的軍事裝備援助也沒有,需要靠買。
彘裘說道:“楚已決議出兵,兵力或不低于六萬?”
荀家接話,說道:“寡君愿出兩‘師’援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