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產為了收復失地,能夠放下身段,并且什么承諾都敢開口,肯定是對鄭國的事業有幫助。
關鍵點是什么?是子產打破了原有的游戲規則!
解朔皺眉說道:“子產現有八萬之眾。”
連“軍隊”這種字眼都不提起?足以說明解朔一點不拿子產麾下大軍放在眼里,并且心里對子產無比鄙視,可能還充滿了憤怒。
八萬之眾,經過正兒八經訓練的有多少?里面多少人有武器,又有多少人披甲?
只是能夠確定一點,加入子產麾下的那些人,他們絕對會被子產忽悠得找不著北。
解朔繼續說道:“子產放言,如能收復城邑,麾下之人必得封賞,如勝得田不下一‘井’之數。”
現在的一“井”是多少畝?就是九百畝。
好家伙,那可是九百畝土地,有這種獎賞,誰不是卯足了勁,賣命也要把戰爭打贏了。
呂武搖頭說道:“傾盡原鄭國之土,未有七千二百萬畝農田。”
七千兩百萬畝是按子產現在只有八萬之眾來算,到底是需要更多,還是更少,有點不好說了。
漢國也有自己的功勛田,依照漢律功勛田在前三年是不需要交稅的。
子產簡直太牛逼了,畫了一個人獲得九百畝的大餅,要不要交稅的事一點都沒有提及。
事實上,哪怕后面跟著子產干的人能夠獲得九百畝土地,沒有數量足夠的親戚或奴隸,得到土地又怎么耕作來著?
漢國這邊就人性多了,爵位會獲得什么獎勵都寫的清清楚楚,外加派人念的明明白白,土地、奴隸、財帛……物資類,鄉里特權、縣特權、郡特權和去都城謁見君王的權利,每級有什么遞增,幾乎是人們所有想要的,國家基本都會安排得妥妥當當,缺的只是人們立下功勞去換了。
付出有收獲,獲得了收獲又有其它義務和責任,挺正常的一個流程,缺了這些玩意,說破了天就是一場騙局。
他們人在后殿進行小朝會,隱隱約約能聽到外面傳來的哭嚎聲。
劉明是誰?他們是范氏的小宗劉氏呀。而劉明是劉邦的祖宗之一來著。
現在,劉明知道呂武回到“長安”了,哪能不扯著嗓子努力大聲嚎呢?
劉明這么干,一來是向漢國祈兵,再來就是表演給各諸侯看了。
信不信走近了瞧,嚎得撕心裂肺的劉明臉上沒有半點濕潤,只光出聲了。
劉明嚎一會就抬頭看向未央宮,只看到了宏偉壯觀的宮闕,還有那些像雕塑一般的站崗衛士,偶爾會報時走過的隊伍,一點看不出有召見的跡象。
算一算時間,劉明已經在這邊待了兩天一夜,人來“長安”卻是有兩個月之久。
劉明之前不叩闕,不是知道呂武不在嘛。
后面,劉明得知呂武在回來“長安”的路上,才有了先在宮城外哭嚎,又請求入宮死皮賴臉“釘”在未央宮外面干嚎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