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未嘗不能效仿中行吳呢?”范鞅低聲嘀咕了一句。
正在觀看漢軍以勢不可擋姿態殺進楚軍營地的劉明聽了個半句,詫異地扭頭看了范鞅一眼,然后繼續關注戰局的發展了。
趁著夜色發起攻擊的漢軍是以騎兵打頭,幾乎沒有遭到抵抗就輕易突進了楚軍的營寨。
打頭陣的漢軍沒有干四處放火的事情,他們做的就是沖鋒再沖鋒,只要攻勢不被打斷就一沖到底。
事實上也是那樣,作為第一梯次沖進去的人,他們玩到處放火是為哪般?斷絕自己的退路,還是給后續上來的友軍制造麻煩???
道理就擺在那里嘛!水火無情,營地一旦起了火,交戰狀態下誰有閑工夫去控制火勢。
另外,一開始就到處放火,能打擊到的也就是敵軍的外圍營區,哪怕火勢會蔓延開來,愚蠢地把自己的進攻路線給切斷,再斷絕第一波攻勢部隊的后路就是一個事實,還會讓大多數沒有遭到攻擊的敵軍能夠更悠閑地進行撤退。
所以是,以騷擾為主要目的放火倒是沒有關系,玩一波大的則是絕對不能亂放火!
發起沖鋒就是一往無前姿態的漢軍騎兵,馬背上的騎士大多數時候根本沒有機會使用武器,能做的就是盡量將身軀伏低下去,免得遭到敵軍攻擊是一方面,更多的是戰馬踏蹄狂奔的速度太快太顛簸,哪怕有馬鞍和馬鐙想保持平衡都有點困難。
他們一開始的時候還有隊形,隨著越來越深入楚軍的營地,受限于地形的關系,再來也是夜色中難以辨物,騎士能操控戰馬的機會很有限,更多的時候是任由坐騎踏蹄馳騁,慢慢再無隊形可言。
在漢軍騎兵的沖擊之下,一座座營帳被馬蹄踐踏,營帳里面沒人還好,有人則不是死傷于馬蹄之下,便是被馳騁狀態的戰馬撞得倒飛。
僥幸沒有死傷在漢軍騎兵下的楚軍,他們還在驚魂未定的狀態之下,迎來了后續跟上來的漢軍其余部隊,聰明又反應快一些棄掉武器投降還能活命,傻愣愣站在原地又或是采取抵抗則將被漢軍殺死。
范國這邊,他們并沒有加入交戰的打算,能做的就是作為看客,再想方設法加固“新鄭”的防御。
作為看客之一的劉明思來想去,沒有找到簡便的詞匯來形容自己的感受。那是他的字典里面沒有“摧枯拉朽”這個成語。
“漢軍攻勢如狼似虎,今夜過后……,楚軍可存多寡?”范鞅一臉的震驚。
范氏曾經也想要組建騎兵,迫于很多困難自己放棄了。
范鞅多了一個埋怨士匄的理由,想的是哪怕有那么多的困難,自己那位老父親怎么就沒有想著排除萬難弄一支騎兵出來。
有了今天晚上的漢軍騎兵沖營,戰績再廣傳天下,各個諸侯國對騎兵的存在價值會有新的認知,但凡是有點條件的諸侯絕對會嘗試組建屬于自己的騎兵部隊。
身份不再是一名戰將的呂武,他當然不會去干自己沖營的事。
不惜身的君王絕對不是一名合格的君王,優秀的君王應該懂得掌控全局,遠比親自去殺掉幾個敵人更加重要。
呂武現在待在營盤大帳,聽取匯報上來的戰況,再根據局勢的變動做出新的調整。
對了,沙盤這種玩意早就被呂武口述,再讓人做出來了。
那一座很大的沙盤上面,戰場的山川地勢,敵我的分布,一切是顯得那么的清清楚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