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渡口上,日軍駐扎在用木頭圍欄修建的簡易營房里,被桃花山特戰隊三面形成了包圍,他們身穿著土黃色的軍裝十分好辨認。桃花山特戰隊員們都穿著迷彩服,他們躲在叢林中,日軍根本看不清楚他們的身影。
桃花山特戰隊的隊員們呈三角形分布,射擊沒有死角。他們一面用猛烈的炮火轟炸日軍的營房,一面用機槍火力壓制日軍。其他的特戰隊員們用狙擊步槍,狙殺能夠看到的所有日軍官兵。
日軍在營房里修建了簡易的防御工事,這些所謂的防御工事,也就是挖了一些戰壕,這些戰壕的作用不大。
日軍最擅長的就是在戰壕里挖貓耳洞,貓耳洞對于防炮有很大的作用,能夠有效地減少敵軍炮火的殺傷。可惜的是,這里是熱帶雨林地帶,河川縱橫,地下水位很高,往下挖不了兩米,地下水就會涌出來,根本就挖不了貓耳洞。
這些簡易的戰壕,擋不住迫擊炮彈的轟炸,日軍很快就遭受了很大的傷亡。日軍指揮官看到死守不是辦法,于是就組織兵力進行反撲。可是敵人的機槍火力實在是太猛了,壓得他們根本就抬不起頭來。
日軍官兵的槍法都很不錯,尤其第52聯隊官兵,都是兩年以上的老兵,他們的戰斗經驗豐富,槍法也十分準確。可是,他們面對的是桃花山特戰隊,那幫家伙的槍法更加精準,狙擊步槍的優勢也遠遠的超過了三八式步槍。再加上他們躲在叢林里,又穿著迷彩服,雙方的狙擊作戰,日本人完全落在了下風。
戰斗進行了40分鐘之后,日軍實在是抵擋不住了,他們放棄了渡口,登上河邊的三條舢板,那些上不了船的日軍官兵們,干脆就跳進了河水當中,朝著對岸撤退。
桃花山游擊隊的隊員們沖到了河邊,朝著河水當中的日軍猛烈開火,將大部分日軍送到河里去喂了魚蝦。
守在渡口上的日軍,一個加強中隊,只有十幾個人逃到了河對岸。
王占奎留下一個分隊的特戰隊員,監視河對岸的日軍。他率領其余的特戰隊隊員們,追趕日軍第52聯隊的主力。
李成武等人完成了疏散群眾的任務之后,李成武、石建龍和梁世虎,三人每人率領一個特戰分隊,沿途對日軍進行襲擾。他們依仗著迫擊炮、機炮、狙擊步槍,遠距離對日軍進行打擊。依靠著戰馬,迅速與日軍進行脫離。日軍對于他們沒有有效的反擊手段,被打得苦不堪言。
僅僅一天時間,日軍第52聯隊就損失了二百多人,再加上非戰斗減員,損失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300人。
到了晚上,他們就更加難熬了。王占奎和郭恒明的兩個特戰中隊也趕了上來,他們把特戰隊員以班為單位,分成了很多戰斗小組,各自攜帶一門迫擊炮,不斷變換位置,向日軍進行炮轟。
日軍根本就搞不清敵人的位置,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地步。
整整一個晚上,日軍遭受到的襲擊就沒有停止過。不僅死傷了300多人,所有的部隊都處于高度的疲憊狀態。天亮以后,日軍官兵們直打瞌睡,連早飯都不愿意去吃了。
美賽河渡口失守之后,在美塞河東岸的日軍,將這個情報通報給了日軍第52聯隊。他們如今已經沒有了退路,只能拼命向前,希望能夠占領人口稠密的地區進行補充。按照地圖的指引,他們朝著溫山地區攻擊前進。
經過了兩天一夜的行軍,日軍第52聯隊付出了七百多人的代價之后,他們終于到達了溫山地區。
等待他們的是裝備精良的建筑公司自衛隊、溫山行政委員會自衛隊和果敢地區自治軍六千多人。
在日軍的身后和周圍,桃花山特戰隊的三個中隊,不停地對他們進行襲擾。為了擺脫困境,日軍發現了敵軍的阻擊陣地之后,很快就發動了進攻。他們希望盡快沖破敵軍的阻擊,來擺脫眼前的困境。
日軍的步兵進攻戰術還是老一套:炮兵轟、步兵沖。日軍的炮兵集結了起來,擺好了架勢,就準備對敵軍陣地發動猛烈的攻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