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,英、米、法等各國的部隊在東南亞的戰場上,被日本人打得潰不成軍。
在菲律賓,美菲聯軍8萬余人向僅僅不足3萬人的日軍投降,結果發生了著名的巴丹行軍慘案。短短一百多公里的路程,美菲聯軍死亡人數達四萬余人。
可以說,在這個時期,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抗日武裝士氣異常低落。
在這種情況下,高九率領的聯合**率先在緬甸發動了反攻,并且一舉攻下了緬甸首都仰光,成為了東南亞戰場上的一大亮點。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。
各國的報刊雜志都紛紛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道,尤其是英國人。由于這次反攻仰光的主力部隊是英軍部隊和緬甸仆從軍,他們對此感到十分榮耀,大肆宣傳這次戰役取得的勝利,極大地鼓舞了英國本土以及各個殖民地英軍的戰斗士氣。
大后方的報紙自然也不甘示弱,《中yang日報》刊載了相關慶賀的文章,說中**隊也參加了這次緬甸反攻戰役,并且有良好的表現。尤其是以高九為首的抗日游擊隊,在里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這篇文章把高九的桃花山特戰隊籠統地稱為是中**隊,其實這樣說也有一定的道理。高九雖然是土匪抗日武裝,那也是中國抗日武裝力量的一部分,稱之為中**隊也很合理。
**的空軍方面對這些報道都不太滿意,因為這次空軍方面對日軍第二十一旅團所進行的空襲,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然而,根據高九的要求,卻不能做這些相關方面的報道。
高九這樣做,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。在緬甸打的這些仗,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,那就是日軍第八航空隊沒有參與日軍方面的作戰。否則的話,高九組織的聯軍部隊,在日軍猛烈地轟炸之下,很有可能會崩潰。
日軍第21旅團退出仰光之后,一路向南進入了泰國境內。他們向第五師團司令部進行了匯報,這場戰役對于第五師團的打擊很大,打破了他們戰無不勝的神話。
第五師團師團長沒有辦法向日本陸軍以及日本國民交代,他對于去戰勝那個可怕的敵人高九也沒有太多的信心,于是就選擇了甩鍋。他經過分析之后發現,日軍在這次的戰役中,沒有得到空軍方面的支援,于是就把責任推到了日軍第八航空隊的身上,將他們告到了日軍大本營。
日軍第八航空隊當然早已經想好了各種對策,于是就跟他們打起了口頭官司。不過,他們仍然感到了巨大的壓力,于是就跟高九取得了聯系,讓高九在接下來的戰斗中,再給他們一個理由避免上級逼迫他們出動空軍,對高九所屬的聯軍進行轟炸。
仰光城。
聯軍部隊一路北上攻占了仰光城,士氣大振,四面八方不斷有各國的殘余部隊前來投奔。不久以后,聚集在仰光城的聯軍部隊達到八萬余人。
對于這種局面,高九感到的不是高興,而是感到擔憂。因為這些部隊來源太復雜,打起仗來互相之間很難協調,說實在話就是烏合之眾。這樣的軍隊打順風仗沒有問題,但遭遇困難就會各打各的算盤,很容易產生崩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