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見洞里的地面上,堆滿了土,獾子正在用力挖土,沒有時間搭理貉子,貉子便躺在寬敞的洞里,打著滾體驗一下,覺得太舒服了。
當貉子四腳朝天時,獾子挖的很多土,都刨到了它的肚子上,貉子身上的毛非常稠密,很多土都堆在了肚子上,沒有掉落。
這個時候,正擔心如何將土運出洞外的獾子,見了貉子肚子上的土,馬上就有了主意,便讓它保持四腳朝天的姿勢不變,又刨了好些土到肚子上,然后用嘴叼著貉子的尾巴,拖到了洞外,才讓它站起來。
貉子站起來后,肚子上的土立即掉了,獾子便提出讓它幫忙運土,貉子當然也不傻,便提出了一個條件:幫忙可以,但不能白幫,挖好地洞后,自己也要住進來。
聰明的獾子,稍稍考慮之后,竟然同意了,卻以自己冬眠為借口,說要住在里面,讓貉子住在洞口。這樣一來,貉子就相當于門衛,除了擋住洞口灌進去的寒風,還可以提供保護。
兩種動物便開始合作了,獾子負責挖洞,貉子則成了運土的工具。
地洞挖好后,它們便同穴而居了,冬眠的獾子住在里面,不冬眠的貉子則住在洞口,為獾子遮風擋雨不說,還提供保護。
鐵木真和孛兒貼聽了,都異口同聲地說道:“沒有想到,胖乎乎的獾子,竟然還這么聰明。”
阿里不聽了,卻在旁邊說:“兩個孩子,狐貍可比獾子聰明多了!”
鐵木真聽了,又來興趣了:“阿里不叔叔,你肯定知道狐貍的故事,講完之后,大家就知道它是不是聰明了!”
阿里不難得地笑了:“這個小孩子,比狐貍還聰明,怎么就知道我有故事?”
接下來,阿里不講了狐貍和獾子的故事。
獾子挖好洞以后,會將里面弄得干凈整潔,沒有一點異味,住起來十分舒適。
狐貍也知道,獾子是非常擅長挖洞的動物,不過它不像貉子那么老實,幫著拉土干活,最后只是寄人籬下。
它想采用強取豪奪的方式,將獾子從好不容易挖好的地洞趕走,然后占為己有。
于是,狐貍來到獾洞,開始驅趕獾子,獾子也不是好惹的,雙方便打了起來。狐貍沒有想到,獾子的皮非常厚實,可以用于防守,而尖牙和利爪則用于進攻,在狹窄的洞中打架,它壓根就不是對手,被抓好幾道傷口后,只得逃走了。
狐貍當然不肯放棄,覺得強攻不行,索性想一個軟辦法吧。
后來,狐貍果然想出了一個毒招,便趁獾子出去覓食時,悄悄地溜進獾洞,將糞便拉得到處都是,最后還撒上腥臭難聞的尿。
干完這些,它還意猶未盡,竟然使出絕招,用臭腺放出了奇臭無比的狐臭味,這才走出地洞,躲在遠處偷看。
愛干凈的獾子,回到地洞后,聞到那窒息難聞的氣味,趕緊退了出來,它知道這是狐貍干的,想找狐貍報仇,但眼下最要緊的,還是重新挖一個地洞住。
無奈之下,獾子只得走了,開始找地方重新挖洞,忙起來以后,很快就將報仇的事情忘了。
聰明的狐貍,就這樣住進了獾洞,接著又將洞稍作擴建和改造,然后在里面生兒育女。
故事完了,孛兒貼卻有不同的看法:“阿里不叔叔,狐貍是很聰明,獾子卻也不傻,就像忽魯叔叔所講的,如果獾子與貉子住在一起,兩只動物輪流守在獺洞的話,狐貍就不敢進洞撒野了,這也許是它與貉子一起住的原因吧。”
孛兒貼竟然將兩個成年人講的故事,串在一起分析,讓在場的很多人驚嘆不已,也讓德薛禪大感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