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,高良惠將軍讓母駝首尾相接,組成了前后三道駱駝墻,駱駝的身子兩側,全披掛著一層胡楊板,外面再罩上厚實的駝毛氈子,形成了高低錯落的城墻,西夏士兵便躲在兩匹駱駝之間的縫隙,向蒙古人射箭。
西夏人用駱駝筑成的矮城墻,還真的具有城墻的防御功能,蒙古人射出的箭,穿過外面的氈子后,全被致密的胡楊木板擋住,插在了氈子上。
這樣一來,西夏人攻則不足,而守則有余,打退了蒙古人一次又一次地進攻,還獲得了不少的箭,絲毫不遜色于諸葛亮的草船借箭。
諸葛亮的草船借箭,不過是演義出來的,是子虛烏有的事情。其實,歷史上真正借箭的人是孫權,采用的工具是木船,而不是草船。
高良惠將軍精通漢文化,看過有關孫權借箭的歷史故事,索性因地制宜,改用駱駝來借箭,也收獲了不少箭。
成吉思汗急了,雙方對射了好一陣子,面對西夏人強大的防御陣勢,蒙古人根本不敢靠近,為了留下一些箭,只得班師回營了。
這次戰爭,蒙古大軍失去了大量箭不說,還被射死了不少士兵,連成吉思汗的愛將郭寶玉,也在對射中受了重傷。
前面提到過,軍醫在成吉思汗的命令下,只得借鑒牛腹療法,殺死駱駝,掏出內臟,將郭寶玉塞進駱駝的肚子里,這才救活了。
不過,成吉思汗安撫了大家的情緒,并決定采用火箭,來破高良惠將軍的駱駝防御陣形。
第二天,雙方擺好陣勢后,蒙古大軍正準備采用火箭,來攻擊對方用駱駝組成的城墻,西夏大軍卻沒有發箭,而是啟用了潑喜軍。
兩百峰馱著扭力拋石器的駱駝,躲在西夏大軍的后面,發射出了拳頭大小的石頭,向蒙古大軍的陣營砸了過來。
石頭不大,速度卻快得驚人,當即就有很多蒙古士兵被打得頭破血流,身穿盔甲的將軍也不能幸免,也有很多被石頭砸傷。
南宋的軍隊,早就吃過這種虧,于是將西夏人的駝載拋石器,稱為“旋風砲”,意思是速度太快了,讓人無法躲避。
成吉思汗很冷靜,認為對方的拋石器,殺傷力畢竟有限,數量也不多,立即讓大軍冒著受傷的危險,一邊拼命向前沖,一邊開始射火箭。
蒙古人射出的全部是火箭,很快點燃了駱駝身上的氈子,接著又放出了一萬只猛犬。
駱駝的身上起了火,又看到一大群猛犬沖上來,立時亂了陣腳,開始向自家的陣營逃去,西夏人的陣型大亂。
沒有了駱駝助陣,西夏大軍抵抗了一陣,就全線崩潰,只得開始撤退,猛犬和蒙古人追上去,將西夏人打得大敗,高良惠將軍也成了俘虜。
蒙古大軍一鼓作氣,接著攻下了兀拉海城和黑水城,才開始休整。
文武雙全的高良惠將軍,向成吉思汗建議:“離城不遠,有一個湖叫居延海,那里有很多魚和水鳥,風景非常優美,大汗可以帶著人去打獵。當年,漢人的霍去病將軍,在這里打敗匈奴后,也在居延海休整和打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