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時,隋朝一統天下大勢所趨,能保十年國運已經非常了不起了。
徐孝德恰好拜讀過,正好跟李元璦說起。
李元璦聽了一臉訝異,袁憲重農、重鹽的思想與之暗合。
盡管江南因為無腦發展農業,導致糧賤傷農的情況,但作為農耕民族,不可能不行農耕之事。
此次南下發展,盡管目的是著重抓商業,但農業發展始終無可厚非的位列第一。
一番附和這個時代國情的觀念讓李元璦嘆為觀止,對于江南之事,有了新的理解看法。
回到大安宮,經過一番總結。
李元璦正式將自己的治理方案記載成冊,直接送到了李治手上。
這事情關乎大唐未來經濟發展方向,李治亦不敢草率決定,與李元璦一起求見了李世民。
李世民看了李元璦寫的詳細方案,緘默了片刻道:“你這是打算從蘇、湖入手?”
李元璦在后世就聽過一句話,蘇湖熟,天下足。
蘇州、湖州,一個位于太湖以東,一個位于太湖以南,太湖流域,地勢平坦,土地肥沃,小河流遍布,百流眾瀆,曲折縈繞,是中國最早實現糧食一年兩熟的地方。
這治理江南,李元璦可不奢望李世民真的將江南交到他手上。
江南那是何等廣闊,長江以南,那他就不叫商王,而是江南王了。
就算李世民真的給,李元璦也管不過來啊。
他就廖廖數人南下,直接統御整個江南,那還不抓瞎?
故而他選擇最具有發展前景的蘇州、湖州當任起點,自請為蘇州都督,領湖州刺史,統御蘇湖之地,進行改革。
只要自己在蘇湖發展出了前景,周邊州地自然也會跟著改變。
只要自己成功,總結了經驗,干出了成績,其他地方只要派遣干吏,蕭規曹隨,自然能夠發展起來。
自己的任務是當好領頭羊,而不是將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。
“是的,臣弟蘇、湖得太湖之力,且境內水網交錯縱橫,利于舟船往來,最具有發展前景。這改制江南,一口氣將江南全盤改制發展起來并非易事,先則其中關鍵,將蘇、湖發展起來,然后帶動周邊州縣,徐徐圖之,誠乃萬全之策。至于泉州港口,還請陛下擇一能臣擔此大任。泉州離蘇湖太遠,臣弟實在力不從心。”
李世民瞇眼看著面前的李元璦,隨即又看了李治一眼道:“太子怎么看?”
李治恭敬說道:“兒臣覺得十六叔有些小家子氣了。就蘇湖兩州地,何必派一個親王前往?”
李世民輕哼了聲,說道:“太子說的不錯。江南發展,重中之重。你當朕跟你一樣,小家子氣?皇兄讓你下江南,可不是讓你享清福的,辦事畏首畏尾的?成什么大氣候?”他從案幾上翻了翻,然后拿出一塊地圖,丟給了李元璦道:“江南道確實過于大了,諒你也沒本事總理。皇兄將江南道劃分開來,分為江南西道與江南東道。你負責江南東道潤、常、蘇、湖、杭、睦、歙、明、衢、處、溫、婺、越、臺、建、泉十六州的行政要務,另外再給你江南東道黜陟大使的權力。”
他頓了頓,看著李元璦道:“至于你說的去處揚州都督的申請,也見你曉得其中利害,揚州兵馬便是為鎮江南而設。你既得江南東道的行政大權,再領揚州兵馬確實不合適。此議皇兄恩準了。不過總攬十六州政務,手上沒兵卻也不成。就依你言,改任為蘇湖杭三州都督,有蘇湖杭三州兵馬歸你調動,穩定江南道是沒有問題的。另外朕亦會選擇一良將鎮守揚州,你大膽放心的行事,真要有意外,揚州兵馬會南下為你開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