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李治是打算緩一緩的,但褚遂良今日的態度將之逼上了梁山。
在宰相死諫,任何朝代都是天大的事情。
如果因此妥協,那是不是意味著以后有什么分歧,大臣都來以死相逼?
李治性本涼薄,漠視生死,他本就不喜褚遂良跟長孫無忌結為朋黨,而今給他當眾逼迫,下不了臺,索性魚死網破。
今日乘機將事情定下來。
褚遂良要死,隨他便是。
面對李治的逼問,長孫無忌依舊不言不語,猶如菩薩一般。
韓媛舉棋不定,偷偷的窺視著局面,他自是站在褚遂良一起的,想為褚遂良說話,可缺對方那般無所畏懼的勇氣,進不得亦退不得。只能自顧著急。
李元璦也沒有站出來,而是將目光瞧著對面的李績。
這個時候,他還要保持中立,那就說不過去了。
果然,一直極少發言的李績,這一刻先一步出聲:“此陛下家事,當由陛下自己決斷,老臣作為外人,豈敢多言。”
簡簡單單的一句話,表明了自己的態度。
他這番話看似推讓,暗里無不透著支持意味。
長孫無忌余光微微撇了李績一眼,心底道了一句“果然。”
盡管沒有證據,他還是隱隱察覺李績的存在,便是自己那個妹夫特地留給自己的。
果然一直中立的他,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表達了支持。
李績身后站著的是大唐軍方力量,他的支持,意義何其之重。
李元璦見李績出頭,也跟著說道:“帝嗣血脈重中之重,太子生母終究是劉宮人,并非皇后親子,關系復雜,久必生亂。此間并無外人,微臣斗膽于皇儲一事說上一句。皇后無子,由諸皇子中擇太子理所應當。既無嫡,當擇以賢,焉能由皇后相中,納為義子,然后視為嫡出來定?”
相比李績的站位,李元璦這話說的就有些石破驚天了,將事情直接衍生到廢立太子上來。
但不得不說,他此話是一針見血。
王皇后看似無辜,但她為了母族為了自己的地位,選擇了領養李忠就是莫大的罪過。
王皇后不可能不知道她的選擇意味著什么?
身為皇后,她的選擇等于是幫助李治選擇太子,而李忠此人才情能力極其平庸,甚至說是愚笨都不為過。選擇他只是因為他是庶長子,又是一個毫無地位的宮人所生,能夠輕易掌控。
這太子是一個王朝未來的根本,他的能力賢德與否直接關系國家是否繁榮昌盛。
王皇后與柳奭此舉那是拿大唐的未來換取自己家族的未來。
李元璦一臉肅容。
他人或許不好說這話,但李元璦卻有此資格。他不只是當朝宰相,還是李治的叔叔。
身為皇后,無皇子實在過于致命。但凡有一子,哪怕是傻的,也不能如此討論。
這話也說到了李治的心頭上了,他子嗣不多,且自幼體弱,非長壽之相,一方面極重養生,從不縱欲,更不癡迷女色,對于未來儲君的選擇格外看重。
庶長子李忠膽小老實,沒有半分帝王之相,焉能當得起大唐國君?
諸子之中,他最看重的是四子李素節,機智敏捷,非常好學。年幼時,就能日誦古詩千余言,罕見的少年神童,也是因此,他特別寵愛李素節的母親蕭淑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