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人皆以為李治為蕭淑妃美色所惑,獨寵一人,其實只為幼年天才李素節爾。
只是蕭淑妃水平太次,壓根不是王皇后的對手。
歷史上李治不愿耗下去,與武則天一拍即合,從后宮破局,扼殺了長孫無忌、柳奭的外戚聯盟,成功親政。
現今情況異變,受李元璦的影響,李治并沒與武則天勾搭一處。也導致了蕭淑妃固然不濟,但因李素節的關系,卻是立后唯一之選。
李績的站位,李元璦的打蛇七寸,定下了事情的基調。
李治面對褚遂良的逼迫拿出了掀翻桌子的決心,加上李績、李元璦的護航,縱然是長孫無忌也只能退讓三分,默認了此事。
廢后之事,成為定局。
也是因李治擇定的皇后是蕭淑妃,百官的抵觸心理遠比歷史上的要低。
蕭淑妃只是德行不足,而武則天那個時候就是一個妾婢,沒有這個資格。
皇后是何等尊貴?以婢為后,廟堂文臣沒幾個接受的了。
蕭淑妃好說歹說是蘭陵望族,身世無可指摘。李素節的天資亦實實在在的給他那頗為驕縱的母親拉回了不少的分。
故而廟堂反響遠不如歷史上的激烈,成為了定局。
便在親蠶禮即將到來的前一曜,李治以無后唯由,廢除了王皇后。
而蕭淑妃盡管沒有正式冊立,卻也取代了她,主持了親蠶禮。
李元璦還聽說蕭淑妃春風得意,在廢后王氏面前秀了一波,同時為了彰顯自己的胸襟,故意膈應王氏,命人以淑妃的待遇對待囚于別院的王氏,盡顯小女人得志風采。
可有一說一,相比武則天的斬盡殺絕,砍去人家手腳虐殺,王氏被廢以后的日子并不算差。
同年五月,李治下令冊封蕭淑妃為大唐皇后。
李忠亦在屬官的暗示下,請辭太子之位。畢竟蕭淑妃的晉升,李素節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唐王朝的嫡子。
這有嫡子在,李忠庶長子的位子理所當然站不住腳。
李治順勢應允,降封梁王,授梁州都督,特別多授予兩千戶食邑,五色綢兩萬段,豪華宅第一座,令他之藩梁州。
一切順勢而行。
見后續一切平順,李元璦松了口氣,經褚遂良這一逼迫,李治反而走出了一條大道。
對于褚遂良,李治這位面善心黑的皇帝反制手段不可謂不快。
在降封李忠之后,沒多久便下令將之左遷為潭州都督。
時尊右而卑左,這左遷便是降官的意思,只是說的好聽而已。
這一次,長孫無忌依然沒有站出來發聲。
柳奭、褚遂良的退出廟堂,令得朝堂之上多出了兩個相位空缺。
時人都覺得劉洎將會是其中之一,且是中書令的最佳人選。
但李治卻做出了出人意料的決定,任命來濟為中書令,填補柳奭的位子,而褚遂良留下來的空缺,李治交給了許敬宗。
兩個相位皆于劉洎無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