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梅山小島也就二十五里長,十里寬。
一座不折不扣的小島,島上山林植被還行,有座當地人叫蛤蟆山的小山包,也沒什么好風景,人來的少,自然人煙稀少。
雖然靠近海灘,但除了本地漁民偶爾在此地休息外,島上并無村民長住,在山林中藏上一些人,那是輕輕松松。
劉卓然的小船,在小島邊緣一處不起眼的凹陷里停靠,他藝高人膽大,入了小島后,便飛快的往山林中去。
這夜里,在林中高處,依稀能看到一些燈火,那里應就是倭人藏匿的地方。
無劍帶著斗笠,背著凌虛千刃,站在一顆大樹蔭上。
氣機內斂下來,就像是融身于黑暗之中,手里抓著紅色酒葫蘆,一邊以酒潤喉,一邊查看四周。
這林中有人在行走,而且人數不少。
就他在黑夜所見,這些倭人裝備齊整,訓練有素,三四人自劉卓然身下幾丈處走過,能被無劍看得清楚。
一個個身上長刀短兵,有悍勇之氣。
他還發現,林中有動作靈活的黑衣人在穿梭,那應是除了這些巡邏兵之外的秘衛,他們很善于隱匿,就如身法高手。
每每在樹枝上跳躍,于夜色中飛馳,卻不發出一絲聲音,就像是一只只黑貓,在樹枝間跳來跳去。
而且有古怪勁力加身,落于樹枝,便如半蹲一樣,雙手合攏,警惕的掃視四面,幾息之后,又往另一處去,重復這個過程。
“忍者?”
劉卓然腦海里浮現出這個詞匯。
他在蓬萊山中見過倭人,這蓬萊又在倭國那邊運營五百余年,自然是要比其他江湖客,更懂一些這東瀛風物。
那邊沒有江湖武林這個概念,是以天皇為尊,鑄就萬世一系的朝國,下屬封疆大吏,喚做大名,而大名之下則有武士,從高到低,最后是平頭百姓。
這武士,基本可以就視作,依附于各級大佬的武林人士,或者是戰兵頭目,除了這國朝體系外,民間還有各等劍術流派。
倭人刀劍不分,將長短兵統稱為劍,由各個流派,以道場的形式授予武藝,其實就是中土這邊的大小門派。
當然,倭國土地狹小,比不得中土這般武林繁榮,國內各地流派使劍術不同,但林林總總,也就是那么百十來家。
重招式技法,卻不重內功修行,至于忍者,基本上可以劃等號于中土的五行門,隱樓,國朝秘衛這等角色。
專司情報收集,暗殺,栽贓嫁禍等見不得人的活計。
劉卓然沒見過忍者。
但偶爾聽蓬萊門人,說起過這等異人武士,據說是生活于陰影之中,地位也不高,手段各異,在倭國境內也少有人知,倒是各種故事傳揚的很廣很多。
“防守嚴密。”
無劍躲在樹蔭里,向山林高處看去。
窺一斑而見全豹,此地隱藏的這些倭人,必然是來自同一個大勢力,彼此之間,合作非常精妙。
尋常武者,摸上島來,也躲不開林中這等天羅地網。
不過,無劍無所謂了,這些武士兵卒,忍者浪人雖悍勇些,但終究層次不高,對尋常人來說很棘手,以他的武學造詣,就算貼著這些武士行走,他們都難以發現。
但如此精銳,卻隱于這方小島之上,顯然是在籌備大事。
無劍悄無聲息的往山林中掠去,他忍不住想到,若是這靠近寧波城的海島上,都已有如此多的東瀛人隱藏。
那么整個星羅棋布的舟山群島上,到底有多少倭人在等待?再加上城中有內鬼接應的話,這滿天星若是聚起來,怕能成焚燒寧波,甚至是江南的一團火了。
倭人之亂?
無劍搖了搖頭,心中涌起一股殺意。
他并非是什么民族主義者,但眼見惡事在前,城中已有十數人身死,若不拔劍,討回公道,別說自己,就是千刃中沉睡的師父,怕都要惱怒起來了。
這和身份無關,這就是他的武道。
這是身為武者,必須貫徹的道義!
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