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萬百戰軍從平原大營,化作三部,連夜疾馳,渡過黃河,不過兩日功夫,就已抵達淄博附近。
威侯親自領兵,指揮三部兵馬,在章丘一代合圍,如尖刀穿刺,將攻伐淄博和濰坊兩地的倭人切割開,兩部兵馬解淄博之圍。
剩下一部,則追亡逐北,要將見大軍而來,便后退竄逃的倭人,重新趕回已被倭人占領的東營附近。
吳世峰的剿匪軍,也從魯南的菏澤出發,數日急行軍后,過泰安。
這是前鋒百戰軍,位于后方的支援力量。
短短幾日,在倭人作亂的地區,南**力就達到了碾壓性的八萬余人,而登陸的倭人,總共只有兩萬出頭。
再以百戰軍那天下至銳,越打越強的戰力,這一戰幾乎沒有任何懸念。
實際上也確實如此。
兩日合圍之中,百戰軍和倭人打了好幾仗,都是以優勢兵力,輕松剿滅。
從威侯的指揮也能看出來,他并不滿足于逐個殲滅,而是要把散開到魯北的倭人大部,都壓在一處,一戰滅之。
除了兵力占優,可以打出個勝仗,鼓舞士氣之外,趙廉顯然還有其他的考量,他并不相信北國國師那罷兵的許諾。
便要用最快的時間,打完這些倭寇。
再將百戰軍調回齊魯前線,防備北國背信棄義,撕毀約定。
為了達到速勝的目的,趙廉不但調動大軍,還啟用了另一支力量。
江湖人。
齊魯之地的江湖人,都是豪爽的漢子,而且大都對北國有些仇恨,之前圍攻燕京時,在趙廉的招攬下,就有很多齊魯武者,隨軍而行。
現在要打狼子野心的倭寇,破去這些在自己家鄉亂搞,殘暴不堪,欺壓黎民的域外狗賊,眾豪俠為保衛鄉梓而戰,自然也是不會拒絕。
甚至不需要威侯多加招攬,那些原本對南北戰事不怎么關心的武林人,也自發的趕來戰場,相助南軍。
北人和倭人不一樣。
前者也是土生土長于中土的,勉強算是自己人,爭天下之事,和江湖人沒甚關系,不理也就不理了。
但后者自域外而來,妄圖攻占中土,覆亡神州,乃是狼子野心的真正賊人。
人人得而誅之!
“噗”
一捧血光,自濰坊城外的荒地上沖起。
幾個江湖人騎著快馬,正在追逐一伙逃亡的倭國武士,那是百戰軍自濰坊城下擊潰的倭人大部后,逃出來的潰兵。
他們欲屠戮一處村子,搶些干糧補給,卻正好遇到這伙江湖客,在村中休息。
雙方一見面,根本沒什么交流,直接拔刀廝殺。
“老王,你等五人,自側方去,攔下他們。”
騎在黑馬上的刀客,于斗笠下喊出一聲,馬隊中當即就有五人脫出,從另一側快馬前沖,他們一走,馬隊里就只剩下三人。
但三人卻凜然不懼,在那刀客的帶領下,三人快馬加鞭,在靠近倭人時,一人在馬上揚起雙手,當即就有十幾道暗器自袖口飛出。
若寒星亂舞,出手時甚至有隱隱音爆,將前方數個倭人足輕打翻在地。
那帶隊的倭人武士見敵人兇狠,又看到前方有快馬合圍,他心知逃不出,干脆不再逃跑,用東瀛語嘶喊一聲,身邊十多個足輕便也停下腳步。
手中古怪的十字槍指向前方,以槍柄杵地,列出松散槍陣。
見眼前利刃沖起,江湖客胯下的馬匹先慌了神,人也許不怕,但馬是沒有忠義可言的,三人快馬驚慌之間,不再上前,停在原地。
眼前兩個武士便捏開手中勾玉,陰風陣陣間,如狂獸怪異的嘶吼,更驚得戰馬四處逃竄。
“碼的!”
戴斗笠的刀客罵了一句。
“下馬!步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