裘千仞之前還擔心韃子如潮水般涌來的敗兵一沖,部屬將亂,誰知韃子奔逃途中無不棄甲曳兵,身無寸鐵,如何沖陣?
鐵軍雖成軍日淺,又無訓導,但鐵掌幫富甲天下,裝備卻極為精良,人人皆披堅執銳,手持勁弩!
韃子尚未奔至陣前,早被勁弩射穿,少許漏網之魚,卻已心膽皆碎,無不跪地求饒,卻被興奮的鐵軍砍了腦袋……
韃子死了一地,后來者見此路不通,便又折回,正與城下宋軍相遇,又復北逃,當真亂成一片,人踐馬踏,自相殘殺,死者不計其數……
襄陽守將呂文德見鐵軍緩緩推進,將襄陽包圍起來,竟然害怕起來,唯恐裘千仞趁亂占了襄陽,到時候退敵之功全無,卻身負喪土之罪,則萬萬承擔不起!
于是雪片似的軍令發下,責令出城宋軍速速回軍保城。
但宋軍殺得眼紅,郭靖、黃藥師等人更不把他當成一回事兒,仍舊縱馬馳騁,反復沖殺……
及至天色將明,韃子已不足五萬,鐵軍仍然陣型不變,緩緩收縮,步步為陣,只以勁弩射殺敵軍。
此時,包圍圈距襄陽城已不足五里,郭靖等人沖殺不開,怕宋軍被勁弩誤傷,遂率軍回城。
韃子被困在圈中,反復壓縮,弩箭漫天激射,毫無還手之力,早已膽氣盡失,無不跪地企活。
但裘千仞命鐵掌幫精銳壓住陣腳,二十二萬人絕不沖陣冒前,直像木頭人一樣,緩緩推進,韃子無論投降否,一概射死!
吳翟早已在亂軍中尋到雙錘,脫陣而去。
臨走前,他將蒙哥頭顱交給裘千仞,又撂下一句話:
“這世上只有一種韃子是好的,那便是——死韃子!”
因此,裘千仞并未打算受降。
待天明時分,此番南下攻宋的蒙古大軍,自大汗蒙哥以下,盡數死在這襄陽城外,當真尸體積成山,血流成河……
襄陽城頭一片死寂,最后一個時辰,城上軍民親眼目睹了二十余萬鐵軍如何面無表情的殺降韃子。
無論韃子如何求饒,嚎啕哭泣,甚至脫盡衣衫,匍匐在地,鐵軍皆不為所動,始終緩緩推進,萬箭齊發……
正是這種面無表情的緩緩推進,讓城上、城下盡皆膽寒,如此鐵軍,當真是軍心似鐵!
有如此勁旅,既然蒙古大軍盡喪,天下間復有誰可與之爭鋒?
當此之勢,不僅呂文德嚇得手足皆軟,就連郭靖、黃藥師等人也隱隱擔心裘千仞會趁勢取了襄陽,南面而王……
因此,宋軍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勝仗,卻不敢打開城門,列隊相迎友軍,更不敢放出百姓來,在城外陳列酒漿香燭,羅拜慰勞。
裘千仞躍馬上前,來到城下,朗聲道:
“大宋秦鳳路招討使、幽州節度使、懷化大將軍裘千仞告襄陽父老,如今韃虜盡喪,酋首斃命,此乃亙古未有之大勝,幸得襄陽軍民擄力殺敵,方有此大功,裘某拜謝了!”
說著,下馬抱拳,深深一禮。
又道:
“此間戰事已畢,然韃虜未絕,《殺韃令》未盡其功,裘某將率軍北上,直搗王廷!”
說罷,上馬揚鞭,揮軍直北,竟是望也不望城上群雄一眼。
黃藥師望著城下,愧然嘆道:
“夫鹓鶵發于南海,而飛于北海;非梧桐不止,非練實不食,非醴泉不飲,裘將軍胸懷大志,我等枉做小人矣……”